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2010-05-22 09:06:53)
标签:

老上海

老虎灶

记忆

杂谈

分类: 一叶扁舟

     前些天,我把平日里在老城厢的大街小巷里抓拍的照片选择部分发表在博客(博文《都市里的村庄》)和论坛上,也算是对老上海的一次回顾吧。将这些印记保存并与朋友们分享,是件非常愉悦的事。在上传照片的时候( 2010/5/13),突然想起老虎灶。哎,怎么把老上海的老虎灶给忘了?第二天赶紧又赶到董家渡一带,打听有没有未拆除的老虎灶。问了几位老人,都说几年不见了,大概拆了吧?有吃不准的就让我再去别处看看(如小普陀街一带),结果那里早已灶去人非,是为遗憾!但我不太甘心就此罢手,19日又在《弄堂论坛》上发帖,求助弄堂达人,网友parisiica当晚就发来帖子,说虹口区安庆东路103号还有尚存的老虎灶,并上传了照片。

 老虎灶,是近代上海出现的一种专门兼营熟水、浴堂的低档茶馆。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上海浴室的增多,上海的老虎灶一般不再经营浴室。至于“老虎灶”一词的出处坊间有两个版本:一是“外来语说”(洋泾浜英语)。近代上海出现了大量的西洋建筑,这些建筑一般都设有壁炉,并在屋顶上设有多孔烟囱,屋顶的英文为“R00f”,谐音“老虎”,因此将这种烟囱设在屋顶上的灶就叫做“老虎灶”。而江南传统的民间灶头一般是破墙而出,用料大的熟水店的烟囱必须设在屋顶上,于是熟水店也被称为老虎灶。另一种是“形象说”。以前熟水店的添燃料处设在墙外,墙上设计两小窗口,可以看见灶内的情况,这种灶的灶堂如同虎口,两窗如同虎眼,屋顶的烟囱则如同虎尾,于是被称为“老虎灶”。1906年出版的《沪江商业市景词·老虎灶》载曰:“灶开双眼兽形成,为此争传‘老虎’名;巷口街头炉遍设,卖茶卖水闹声盈。”“沪火炎炎暮复朝,锅储百沸待分销;一钱一勺烹茶水。免得人家灶下烧。”正是旧上海老虎灶的形象写照。在旧上海老虎灶成为了一种行当,是360行中的一行,从业者还成立过行业组织,即上海市熟水商业同业公会。解放后,熟水店由私营改为公私合营,由各区饮食公司管理。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的老虎灶业逐渐走向衰落,90年代后,逐渐消失,至今(2010年)上海市中心尚存的老虎灶不足10家。可以预见,用不了几年时间,老虎灶将彻底消失。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按网上达人的指点,我今天(21)特意去造访了安庆东路103号老虎灶。这条马路很短,且它与安庆路是不连贯(在江西北路处断头),你得沿着江西北路寻找此店,才不会走冤枉路。这是虹口区仅存的两家老虎灶之一(另一家在彭泽路47号)。我说明来意,店主(坐门口的)很客气,让我随意拍,还有问必答。从店主那里获悉,此老虎灶有近80年历史,先前是卧式的,大概10年前才改造成立式灶头。我临走时还不忘问店主:“附近还有这样的老虎灶吗?”他说:“还有一家在彭泽路上,你可以去看看。”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灶壁上清晰写着告示:“从09年1月1日开始,热水每并(瓶)0.30元。”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到哪里去找这么便宜的开水?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上图:彭泽路47号老虎灶。老虎灶楼上是招待所(四美轩),勿像从前老虎灶经营浴室和茶馆,为了生存多种经营还是必要的。店里一位中年女子,她见我拍照,还主动热心介绍店史和老虎灶的变迁,令我获知不少。她说这家老虎灶是解放前由一位叫马三(音同)的老板开的,1958年此店公私合营,文革前夕再次转为马先生私有,文革后又收回国有。解放前这里的茶客大多是广东帮,这里是日租界,偶尔也会有日本人来喝茶聊天。改革开放后,曾有日本朋友故地重游,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老上海保存至今的老虎灶,真是感慨万千!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上图:灵济街84号老虎灶。昨天到了那里天色已晚,本想进店与主人聊聊,没想到女主人很不友好,谢绝外人拍照,老虎灶门紧闭不开,我也只能在外围照了几张,了却此事。我今天下午再次造访,此店的男主人见我想拍照,就明确告知:拍照可以,每张100元!女主人赶紧关上大门。这下我才明白昨晚吃闭门羹的真实原因。晕!没想到老虎灶里还有“金矿”?这家店主取财也忒无道了。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前几年有记者报道:“上海最后一个老虎灶仅存于梅溪弄47号”(200841403:06来源:青年报,作者:唐骋华,选稿:崔笑愚),它如今还在营业,不过老虎灶的模样变了。到目前为止,它并不是上海仅存的老虎灶。上图是2008年记者提供的梅溪弄47号老虎灶。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2010521笔者拍摄的已变模样的梅溪弄47号老虎灶。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虎灶的门牌号码爱用47(梅溪弄47号,彭泽路也是47号),也许这不是巧合吧?用上海闲话讲“47”就像“水吃,水吃,水要吃伐!”,朋友,侬讲是伐?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补记:201232笔者随《生活周刊》记者唐骋华重访安庆东路103号老虎灶,并见到这家老虎灶第三代传人陆明伟(左一)。陆先生接受了采访,叙述了这家老虎灶的前世今生。

老上海记忆:老虎灶
补记:虹口安庆东路103号老虎灶原名“长兴园”,由陆明伟的祖父于上世纪30年代始创,迄今达80年。解放前开老虎灶的大多是南通人,陆明伟的爷爷也是通过同乡介绍入行的。早期老虎灶燃料用的是砻糠、木屑,灶头是横式七星灶,上世纪90年代始改用竖式炉子,一般用木柴作燃料(20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