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与课后练习详解十三   沂水春风

(2011-10-23 11:02:55)
标签:

练习详解

杂谈

分类: 论语选修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与课后练习详解

十三     沂水春风 

 

 

<课文理解

 

 

 

这一章和16·1季氏将伐颛臾章是《论语》中两篇粗具规模的文章,在语录体中比较突出。这一章记述了孔子与学生关于言志的教学过程,表现出孔子循循善诱、善于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评价方式,表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课文解读

 

 

 

一、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 

 

 

 

曾点所向往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朋友、学生一起,沐浴春风,咏诗论文,将富贵名利等世俗的东西和救世为民之志向全抛之脑外。这对久在政治、官场、交际生活中浪迹的孔子来说,是一种自然回归,对政治生厌、理想破灭的孔子觉得是一种放松和解脱,但是孔子又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坚持理想的人,难以抛弃自己的追求,只能向往而已,所以引起了他的赞赏和感叹。《论语集注》中评论: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加详焉。盖亦有以识此矣。” 

 

 

 

二、曾点对暮春出游的描绘,色调明丽,情绪欢快,生趣盎然。试想像具体情景,说说自己感受。(略) 

 

 

 

三、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不同人物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1、能写出不同个性和人物心理。如用率尔写子路的冒失直率,抢着发言。用曾皙弹琴,老师问到才铿尔,舍瑟而作写其从容平和的心态和举止稳重。用喟然叹曰写孔子听完曾皙言志后的内心等。 

 

 

2、孔子的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他能结合自身,拉近与学生距离,表现平等,消除学生过虑,引导学生发言言志。 

 

 

3、对学生回答善于不同评价,即使对他不满意的回答,也不直接批评,用神情来表达。肯定赞扬也用喟然叹曰表达。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文言练习

 

 

 

四、本章使用了两个为词尾的形容词;用率尔写子路的冒失,用铿尔状推瑟之声,都很形象传神。《论语》重视运用形容词描摹情状,这类形容词有些是叠音词,如文质彬彬小人常戚戚,有些则带有等形容词词尾。试对已经学过的《论语》中的状态形容词作简单归纳。 

 

 

 

用叠词的如:滔滔者,天下皆是也18·6)   

 

 

 

用形容词词尾的如:野哉,由也13·3)  不曰坚乎不曰白乎17·7)   

 

 

夫子怃然曰18·;6)   鄙哉,硁硁乎14·39) 斯远暴慢矣斯远鄙倍矣8·4)  莞尔而笑17·4)   喟然叹曰9·11) 

 

 

 

既用叠词又加词尾的如:郁郁乎文哉3·14) 恂恂如也侃侃如也訚訚如也10·1)   

 

 

 

五、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1、找出文中儒先的臆度之言,说说这种臆度表现在什么地方。  

2徒诵其言已知其人,这两个字指代的是谁? 

 

 

 

人皆以为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皆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以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也。 

 

 

余何人也,敢为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译文: 

 

 

人们都认为孔子是大圣人,我也认为孔子是大圣人;人们都认为老子、佛教是异端邪说,我也认为老子、佛教是异端邪说。人们不是真正知道大圣人与异端邪说的区别,是从父亲和老师的教导中熟知的;父亲和老师不是真正知道大圣人与异端区别,是从儒学先辈的教导中熟知的;儒学先辈也不是真正知道大圣人与异端区别,是孔子说过这样的话语。孔子说要成为圣人我是不能够的,这是孔子自我谦虚的话;他说攻击异端邪说,一定是指老子与佛教的观点。 

 

 

儒学先辈们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猜测讲授孔子的著作;父亲和老师沿袭儒学先辈们的观点朗诵记忆着孔子的著作;学生们朦朦胧胧的听着记着。大家的意见都一致,没有破旧立新的,上千百年来同一个格律,自己还不知道。不说仅仅朗诵他的话语,而说已经知道了这个人了;不说勉强把没有弄懂当作弄懂了而说弄懂了就是弄懂了。时至今日,虽然有批判发现的眼光,也没有发挥它作用了。 

 

 

我是什么人竟敢说有批判发现的眼光?也是跟随众人罢了。既然跟随众人而把孔子当作大圣人,也就跟随着众人而敬奉大圣人。所以说我也是跟随众人,事奉孔子在芝佛院。 

 

 

李贽是明代有名的哲学家,针对明代统治者利用孔孟之道欺骗蒙蔽百姓、巩固其专制统治的行径,进行有力揭露和批判。此短文即批判儒先盲目传播孔孟一套,代代相传,欺骗下去。他在另外文章中将这种盲目宣传孔孟偶像、欺骗百姓比喻为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第一只狗是看到了影子而叫,其他的狗则是闻声而叫)。 

 

 

文中儒先臆度之言是指以孔子为大圣以佛、老为异端。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是臆度孔子之言,因为孔子表示过圣则(榜样)吾不能、说过攻乎异端,便臆度为孔子是圣人,佛、老为异端。所以徒诵其言已知其人中的指孔子,儒先只是臆度,并未了解真实的孔子,徒诵其言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