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初二男生跳楼事件看我们共同面临的灾难

(2015-04-15 23:43:31)
标签:

杂谈

      外面狂风大作,黄沙漫天,屋里出奇的安静。我们没有开电视,儿子关着门在写作业。我忍不住又坐在了电脑前。
     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4月9日晚,石家庄西美花城小区,一位14岁初二男生从24楼的家中跳下,当场身亡。而少年选择轻生的原因,竟是考试成绩不好,父母批评他要求他写书面检查。孩子跳楼时,父母就在客厅,并不知情。
    据说他的父母当场已经崩溃。即便是作为外人的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消息时候,心也像被人重重地揪了一下。这是怎样一个少年呢?他与我儿子年纪相仿,也许高高瘦瘦,也许憨胖粗壮,估计个子都超过了爸爸。或许他还穿着校服,书包都不曾打开。或许他头发有一点长,这个周六就该去理发了。但这一切假设,都随着那纵身一跃烟消云散。
      他走了,留给父母亲人的是无尽悲伤,这种悲伤无法弥合,就像阴天的湿气,深深浸入到骨子里,植入他们的后半生。
      而对于世人,就像陶渊明的诗一样: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那个悲伤的故事,匆匆而过,不留痕迹。
      几天来我也试图忘掉它。可每当看到儿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少年和那个家庭。他们所面临的灾难就一定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吗?这样灾难的根源究竟又是什么?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父母,认为他们给孩子施加了太大压力。希望他们看不到这样的评论,否则无异于伤口上撒盐。我们都是做父母的,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小到培训报班,大到分区择校,教育政策上一有点风吹草动,最敏感的就是他们。孩子成绩好,家长希望保持;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着急找原因。批评和写书面检查,只能是压垮孩子心灵堤坝的最后一根稻草,仅此而已。真的不怪家长。
    还有人说孩子抗压能力差,遭受一点挫折就行事极端。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一个14岁的少年,他什么不懂?他难道不知道活着更快乐吗?而死是实在没有办法之后的选择。他幼小的心灵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才导致了最终的悲剧?想必他也留恋父母家人,留恋同学朋友,留恋美食游戏,可在痛苦面前,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那么学校呢?学校就没有责任吗?我只能说,没有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想害孩子,作业、分数、排名,就像魔咒一样,谁也逃脱不了。
      那么究竟谁错了?
      我经常拿自己的童年和儿子对比:可能没有他现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但至少无忧无虑。中午从来不用写作业,要么拿弹弓打鸟,要么早早到校踢球;每天晚上不用写到十一点,经常趴在被窝里看会儿小说;假期里没什么补习班课外班,小伙伴们聚到一起就是看书、打牌。三十年间学科没有什么变化,可学生的书包却重量翻番,像个大山压在孩子背上。
       我们当年考大学百分之三十的录取率,而现在上个大学基本有分就能走,可为什么孩子还这么累呢?
    这两年间,周围亲戚朋友的孩子,陆陆续续已经有五个出国就读,而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还有更小的已经在为出国做准备了。
       难道国内真的就容不下一个课桌吗?
      于是人们想到了升学率,想到了高考这根指挥棒,一切行为都在为它服务。以著名的衡水中学为例,曾有人说,它的存在,把整个河北的分数线一下提高了不少。确实,衡水中学出成绩,升学率高,重点率高。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一些极端事例:比如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晨跑人手一本书或卷子,停下来等待时看课文背单词;为保证上课不迟到,有人和衣而睡整3年;有朋友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军事化管理而退学。当然,即便如此,还是有更多家长趋之若鹜,以把孩子送到衡学就读视作进入大学的保险箱。 
      我一直认为,孩子是人,不是产品,不能按照工业流水线的方式去生产,即便短时间拿到高分,也是缺乏个性的。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一个多彩童年,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在玩中学习,不要把学习当作负担甚至仇敌。
     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批评衡水中学,我没有这个意思,它存在自有它存在的价值,衡中消失了,还有其他类似中学出来,因为这样的土壤和需求还在。
      想起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的一句话: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翻译过来就是,当酷吏打人抓人的时候,我小心翼翼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不管世道如何艰难,蛇在,希望就在。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