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07年底中国股市扩容1万亿

(2006-06-25 17:13:04)
到07年底中国股市扩容1万亿
指数至少2600点
2006.6.13
 
中行IPO,意味着大扩容拉开了序幕,一直配合证监会进行股改的部委,也终于等来了划分利益的时候。应该说,在各个部委中,作为国有股股东代表,国资委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
2005年6月1日,国资委首次对股权分置问题积极响应。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由此证监会和国资委成为并肩战斗的“盟友”。
国资委对股改工作的支持,为什么没有首先换来证监会对国企上市的“绿灯”,而被中行捷足先登呢?
首先,中行上市具备“天时”的优势。中行在H股刚发行成功,此时国内发行有利于中行低价入市。与此同时,国资委下属大型企业没有在香港上市的。
其次,中行上市也不失“地利”。相对于国资委属下的垄断国企地位而言,金融,特别是银行业面临着年底对外放开和金融改革的双重压力。中行国内上市,不但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形象,对中行本身而言也可以提升其资本充足率,提高竞争力。对于证监会来说,中行上市显然优于国资委的实业企业上市。
最后,中行上市从“人和”上讲最为妥贴。周小川是前任证监会主席,而尚福林的股改成果建树颇多,未来其发展更多将在央行系统,而非国资委系统。
因此,中行抢先上市在情理之中。
当然在大扩容背景下,此前支持证监会的各部委,其利益必定会重新划分。而在中行上市确定后,整体上市也初露端倪,包括宝钢收购邯钢股权,管理层在兑现对国资委的承诺。
中行上市后,下一步将轮到国资委。整体上市和央企并购,类似于宝钢意图并购地方国企邯钢将更多的体现出来。而从G上港和G邯钢表现来看,整体上市和并购将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这符合证监会和国资委,投资人三方的利益,将是未来最容易推动。
而在工行三季度香港上市前,回归A股的,更可能是央企,以平衡部委间的利益。
对于商务部,放宽产业资本和外资进入股市是证监会考虑的。商务部在6月6日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就已经体现了这个思路。未来在这方面,特别是国内产业资本投资上市公司上,会有进一步的放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或为产业资本进驻上市公司铺平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