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的名字》(2021年6月12日)

(2021-06-12 12:35:04)
标签:

文化

情感

育儿

分类: 日志


    女儿还没出生的时候,妻就忙着查字典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字,阳性的、中性的、阴性的各选了好几个跟我商量,当时我正在一门心思地听从朋友的忠告,抓紧一切时间睡觉,养精蓄锐,以待大仗恶仗,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琐事。

    肚子里的孩子终于出生了,是个女孩,这对我们来说也并无什么不高兴的。在医院里忙了一个星期,接回家又忙了一个星期,转眼就到了要去派出所报户口的时间了,这时给孩子取名字倒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了,赶紧与妻商量。首先必须确定孩子跟谁姓,我姓卞,妻姓谷,这两字作为姓氏同其他字都不太好组合,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干脆不要姓,就取一个复名,姓氏问题等孩子将来长大了自己决定,以示民主。接下来是取名字。我和妻都是学文科的,按理说给孩子取个名字不应算难事,可是开始定的条条框框太多,不能直,不能俗,不能脂粉气太重等等,反而弄得不知所措。在众多方案中,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卓乙”这两个字。“卓”为“超越”之义,“乙”为次甲之等,位列中上。我与妻在家均排行老二,自认资质也属中上,“卓乙”二字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资质上超过排行老二的父母,位居甲等。此外,当时我刚攻读完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修专业是先秦思想史,其间我对我国历史上的谶讳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借这次给女儿取名字之机就顺便“谶违”了一番:卓乙为名人为实,名实合一即为乾。乾者,在自然界为天,在人类社会为君,在宗族家庭为父,至高至大至尊至善之义。在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乾”为众卦之首,卦辞曰:“元亨利贞。”通俗地说,就是大啊好啊的意思,取这样的名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女儿的名字终于取定了,简单平实,寓意深含不露,着实让我暗自窃喜多日,但接踵而来的麻烦也着实让我大伤脑筋。麻烦主要是因为别人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既不跟父亲姓也不跟母亲姓,而是取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长于思考的民族,对于那些弄不明白琢磨不透的事始终具有浓厚的兴趣,反复地去思考、琢磨、猜测、探究,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于是我们的麻烦就来了。

    第一类麻烦是来自那些与我们不熟悉但不得不向其作出解释的人,如女儿的名字取好后到派出所申报户口时遇到的那位女户籍警,当时她拿着新出生人口登记卡同户口簿上的父名和母名反复对照,一脸困惑不解的样子,但又不便询问,最终不冷不热地丢出一句话来:“报了户口名字就不能随便更改了!”我连声应道:“知道知道,不改不改。”还有一句话已经停在舌尖上差点儿说出来:谁成天没事改名字玩儿!还有一次是带女儿到医院去打预防针。打针前先要填写防疫卡,父亲名字、母亲名字、儿童名字--一项一项填好后交给医生。医生接过防疫卡后琢磨了半天,然后慢慢抬起头来,目光越过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认真地打量了我们一番问道:“这孩子跟谁姓啊?”面对眉慈目善的老医生,我有些嗫嚅了:“没姓,我们想改一改老规矩。”“改老规矩?姓也可以改?现在的年青人啊,太玩世不恭了,什么新潮玩什么,连女儿的名字都可以玩,这样下去--”她老人家一路数落下去,绝无打住之意,更不留给我半点辩解之机,伴随着女儿忍受打针之痛,我也不得不忍受着被数落的痛苦,我现在终于明白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何以让人如此惧怕。    此类麻烦实在是太多了:女儿入学入托、全家旅游住店、坐飞机买票、上银行存钱--凡是需要出示全家人身份证明的场合,我们都会遇到此类麻烦,都得忍受别人的琢磨、怀疑和探究。

    第二类麻烦来自于我们的熟人。这类麻烦,与其说是麻烦,不如说是尴尬。朋友得知弄瓦之喜,前来道贺,问及女儿的名字,我们不得不一一作答。问题是我们的朋友不都是学历史的,对谶讳学更是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常常是费劲地解释了半天,别人还是云里雾罩,不知所云,最后还得礼节性地说几个“好”,朋友累我们也累!后来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就把谶讳那层含义省略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麻烦,诸如“爷爷怎么说外公怎么想”、“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回答起来仍是让人颇费口舌的。别人能够问及小女的名字,这表明关心,我们理应认真回答,否则不礼貌,但认真回答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有时往往是许许多多新问题的开始,就像理线团一样,从一个线头开始,越理越多,最后理出来十几个、几十个线头。有一段时间我们真是让人问怕了,问题一出,我与妻面面相觑,支支吾吾,好象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反而弄得别人尴尬。后来我们干脆简单化,就说是翻字典,妻找一个字我找一个字组合而成,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这样固然很干脆,但心里不踏实,总觉得是在敷衍、糊弄别人。

    唉,事至于此,我也只好发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了。

    上述两类麻烦毕竟是发生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充其量只是“麻烦”而已,大不了费点儿口舌,耗点儿精力。随着女儿一天一天地长大,第三类麻烦出现了,这是直接发生在女儿身上的,我们称之为“姓”骚扰。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来,突然问道:“爸爸,我是不是你们的孩子啊?”我感到很奇怪,几经盘问才弄清楚,原来幼儿园老师觉得她的名字很特别,既不跟爸爸姓也不跟妈妈姓,那跟谁姓啊?该

不是马路上捡来的吧?老师就这么随口说了一句,班上的孩子都当成真的,见了女

儿就喊“马路上捡来的孩子”,这对女儿幼小的心灵无疑是一种伤害。第二天我们找到老师,把我们的担心和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很有办法,上课的时候请女儿站到前面来,面对大家站好,然后向全班小朋友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卓乙长得象爸爸还是象妈妈啊?”这一下班上炸开了锅,这个问题太有趣太刺激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扯直了嗓子喊象爸爸,有的一本正经地说眼睛象爸爸鼻子象妈妈。老师待他们闹了一阵后,最后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说:“小朋友回答

得都对,卓乙是她爸爸妈妈的孩子,当然长得既象爸爸又象妈妈。”我由衷地佩服老师的高明,一场游戏就把困扰我们的难题化解得无影无踪。但问题并没有根本解

决,一旦换个新环境,类似“姓”骚扰问题还会发生。

    记得是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因课间奔跑摔破了腿,老师怕她伤口感染破伤风,立即通知我们带她到医院去打预防针,同时把她带到教师办公室等候。办公室里那些没课的老师看她一付可怜兮兮的样子,觉得好玩儿,便拿她寻开心。开始自然是从姓甚名谁问起,当得知她既不跟父姓也不跟母姓,而是另辟蹊径自立门户时,大家的兴致陡然高涨起来,这个说跟他姓张吧,那个说跟他姓王吧,弄得女儿不知所措,一个劲儿地傻笑。最后大家经过协商,形成一致意见:以后女儿上什么课就跟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姓,比如上语文课,女儿就叫陈卓乙,上数学课就叫林卓乙,上自然课就叫周卓乙。晚上女儿回来问我们怎么办,我们只好宽慰女儿说:“这是好事呀,这说明老师们都喜欢你。”显然,我们的谎话并没有骗过女儿,从她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已经不在听我们善良的谎言,而是陷入了沉思。

    大约一个月后,一天我与妻又闲聊起女儿名字的事儿,女儿突然从旁边插进来大声宣布道:“以后你们就叫我‘英海灵’吧,这是我给我自己取的新名字。”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她煞有其事地解释道:“‘英’代表英勇(后因她在生活中确实不够英勇,就改为‘英语’),‘海’代表美丽壮观,‘灵’代表聪明灵活。”

    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给女儿取名字的问题上,我们否定了传统,女儿对我们作出了否定之否定,这是规律,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我们对此处之泰然。但没料到第二次否定来得这么快这么急,这确实让人感到有点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