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之“语”》(2021年3月31日)

(2021-03-31 11:22:2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论语》的成书与得名应在春秋末战国初,因为书名仍按照西周春秋时期编修书籍的体例——“语”,这一点与先秦诸子书以学派代表人物姓氏名号命名是完全不同的。
《论语》之“语”是一种以记载君臣治国言论为主的文体,即语录体或对话体,这种文体在西周春秋时期比较流行,现有文献中有相关记载。
一、《训语》。《训语》是西周时期记载周朝王室成员与贵族大夫治国言论的一部政治典籍。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时曾向周王室太史史伯请教求生逃死之策,史伯当时就引用了《训语》中的言论来回答(《国语•郑语》)。从史伯所引用的言论内容来推断,这个“训”字当为训导、训诫之义,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言论类别,《(楚)语》亦有《训典》(《国语•楚语上》)。
二、《(楚)语》。《(楚)语》是春秋时期记载楚国君臣治国言论的一部政治典籍。楚庄王延请楚大夫士亹做太子箴的老师,于是士亹去向楚国贤大夫申叔时请教傅太子之道,申叔时告诉他要教之以“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等。申叔时让士亹辅佐太子系统地学习古代政治典籍,这样就可以全面提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执政能力等。这里的“语”就是记载古代君王治国言论的书籍,其教学效果是“使其(太子)明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国语•楚语上》)。
三、《国语》。在诸多《语》体的典籍中,《周语》应该是最早出现的。《周语》以记载周朝王室成员和贵族大夫治国言论为主,除《训语》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语》。后来诸侯各国也用《语》体来记载本国君臣的治国言论,并冠以国名别之,如《鲁语》、《齐语》、《晋语》等。后来史官(左氏)把各国《语》体典籍汇编在一起,就形成了《国语》一书。
《论语》形成于春秋时期《语》体流行的编撰背景之中,因此《论语》之“语”当为一种文体。而“论”字当与《训语》的“训”字互训,为治国言论的一个内容或一种类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