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邾隐公既即位将冠》(2021年1月27日)

(2021-01-27 09:45: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邾隐公是春秋时期邾国国君,子爵诸侯,他尚未成年之时就已即位为国君了,即所谓“既即位”,等到年满二十时,他不知道应该以世子(太子)的身份还是国君的身份来举行冠礼(“冠”),于是就请鲁国孟孙氏贵族孟懿子去向孔子请教 []

冠礼是古代男子成人礼,非常重要,礼仪程式也非常复杂,当时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只有孔子这种长期习礼之人才能知晓。孔子说:“邾隐公应该以世子的身份举行冠礼。具体礼仪程式是世子加冠时要代表已经去世的父亲(先君)站在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上迎接宾客,然后再站在客位以国君的身份向位卑者敬酒。加冠分缁布冠、皮弁冠、爵弁冠三种,三次加冠都要敬酒,感谢自己的身份得到了有成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因此越来越尊贵了,同时也表示自己立志成人,已经能够承担一个成年男人的责任了。加冠以后,人们就用字来称呼他了,这是尊重他的名。天下男子的冠礼是统一的,天子长子(世子)与士人子弟的冠礼仪式也是相同的。天下男子成年之前并没有尊贵卑贱之分,只有加冠以后才能确认身份,所以冠礼一定要在祖庙里举行。在冠礼进行中,要用郁金香和黍酿造的美酒来敬献给鬼神,并用钟磬之乐来调节执礼的动作节奏和幅度,这样就可以让加冠者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先祖的尊贵,以此表示自己不敢僭越先祖礼制。”

孟懿子听了孔子介绍的冠礼知识,觉得收获很大,于是他又继续问道:“天子在成年之前就登上了王位,成年时还要举行冠礼吗?”

孔子说:“古代君王的世子虽未成年,但是一旦即位,就被尊为人君。人君坐朝理政,这些都是成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就没有必要再举行冠礼了。”

孟懿子又问道:“那么诸侯与天子的冠礼有什么不同吗?”

孔子说:“天子去世,世子为天子主持丧事,这说明他已经开始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了。诸侯是一国之君,即使尚未成年,他也应该与天子一样承担国家责任。”

孟懿子说:“如此说来,邾隐公继位为国君以后再举行冠礼,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吧?”

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孟懿子的问题,因为春秋时期贵族之间是不可以公开批评对方违礼的,所以他把话题转到冠礼的历史渊源上,他说:“诸侯举行冠礼大约是从夏朝末年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天子举行冠礼始于周成王,周武王驾崩之后,周成王十三岁便继承了王位,由周公担任冢宰,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到了第二年夏六月,安葬周武王后,周公为周成王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在祖庙中朝拜先祖,会见诸侯,从而正式确定了周成王贵为天子的天下至尊身份。周公对礼官祝雍说:‘你作颂辞祝我王一切顺利并快快长大吧。’祝雍作辞曰:‘祝愿我王深得民心,长命百岁,使民有时,国富民丰,亲贤任能。’又作颂曰:‘良辰吉日,我王举行冠礼。去掉稚气,穿上龙袍。敬天顺命,效法天地四方。列祖列宗,保佑国运永昌。’所以周天子冠礼的相关礼仪与规制是由周公创制的,并一直延续至今。”

孟懿子接着又向孔子请教了冠礼的一些礼仪细节,孔子都耐心地做出解答,相关内容保存在《礼记·郊特牲》《大戴礼记·公符》《仪礼·士冠礼》等古代典籍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礼制的崩坏,冠礼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逐渐废弛。不过从做人的角度来说,男人在成长经历中,是需要举行必要的纪念仪式的,因为仪式能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责任。

(《孔子家语·冠颂》)



[] 《左传·定公十五年》中载有“邾隐公来朝”之事,由于他在行朝聘之礼时“执玉高,其容仰”,举止不合法度,故而子贡做出“骄近乱”的预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