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曾子再仕而心再化》(2020年12月21日)
(2020-12-21 15:36:46)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曾参重孝道,善事亲,每顿饭必有酒肉。他为了奉养父母,不得不到齐国去出仕为官,领取三釜(六斗四升为一釜)的微薄奉禄,但是他看到父母吃饭有酒有肉就非常开心了。后来曾参的父母相继去世了,他再次应聘出仕,在楚国当了大官,奉禄三千锺(六斛四斗为一锺),生活很富裕,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整日面北哭泣,因为父母不在了,内心发生了变化,生活再富裕也没有意义。
孔门弟子觉得曾参道德修养的境界很高,于是问孔子道:“像曾参这样轻爵禄而重孝养,可以称得上不受生活牵累了吧?”
孔子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说:“不受功名利禄的牵累并不能说明问题。既然不受生活牵累,曾参就不应该受到丧亲忧伤情绪的牵累和影响,他应该把三釜、三千锺视为从眼前飞过的鸟雀或蚊虻,眼睛眨也不眨。”
摆脱尘世,与道同化,这是道家的思想。儒家悟道,目的在于复兴先王之道,因此孔子“无所县(悬)”的言论未必真实,不过他对曾参的秉性是比较了解的,后来他根据曾参重孝的特点,专门向他传授孝道,终成《孝经》。
(《庄子·寓言》《韩诗外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