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礼不可不省(察)》(2020年12月15日)

(2020-12-15 16:10:30)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孔子待人以诚,如果有客人来了没有住处,他就会说:“到我家来住吧。”如果客人死了无处停殡,他就会说:“在我家停殡吧。”

弟子子夏对孔子的行为不太理解,于是问道:“您这样做是遵从礼制规定,还是出于仁爱之心?”

孔子答道:“我曾听老聃说过:‘接待客人要诚心,尽量安排客人在你家住下。如果客人在你家不幸去世了,哪有不安排停殡场所的道理呢?’至于你提出的礼与仁的问题,其实两者是统一的,礼制主要是由仁者制定的,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成为仁者,所以礼制不能不认真省察,谨慎执行。在执礼过程中,要区分各种不同情况,既不能擅自增繁,也不能随意简化,一切都要以符合礼制精神为宜。比如管仲当齐相时,用雕镂花纹的器皿用餐,用红色的组带系冠,他的宫室僭用天子的装饰,这就是执礼过滥;而晏婴当齐相时,祭祀祖先只用了一个小猪肘,小得连祭具都摆不满,上朝拜见国君穿着浆洗过多次的破旧衣冠,这就是执礼过隘。所以在位的大人物一定要把握好执礼的尺度,因为礼制是民众的纲纪,纲纪一乱,民众的行为必然散乱。总而言之,执礼必须符合规范,繁简适度,这样才能做到老话所说的‘我作战就能取得胜利,我祭祀就能得到福报’。”

孔子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子夏提出的礼与仁的问题,他重点阐述了执礼必须遵循繁简适宜的原则,不能过滥或过隘,这实际上已经间接回答了子夏的问题。

(《礼记·礼器》《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