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曲水斋主卞朝宁
曲水斋主卞朝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77
  • 关注人气:6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民之父母》(2020年12月9日)

(2020-12-09 15:23:41)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有一天,孔子在家中闲坐,子夏在一旁侍奉。子夏虽然年轻,但是他对《诗》很有研究,并且得到孔子的认可:“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在研读《诗》的过程中,对“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两句诗不太理解,于是就借机向孔子请教道:“请问怎样才能称得上‘民之父母’呢?”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泂酌》,诗中歌颂了在位大人对待子民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和善可亲,宽厚仁慈,因而赢得了子民的信任和爱戴。

孔子答道:“能称得上‘民之父母’的在位大人,他必须通晓礼乐制度的原旨和精髓,能够做到‘五至’,实行‘三无’,并以这种境界来感召天下;他必须有先见之明,能够预知灾祸,并及时制止。这样的人就能称得上‘民之父母’。”

子夏说:“现在我对‘民之父母’已经有所了解,您能不能再给我具体讲一讲‘五至’呢?”

孔子说:“在位大人情意所至之处,讴歌也随之而至;讴歌所至之处,礼也随之而至;礼所至之处,乐也随之而至;乐所至之处,喜怒哀乐之情也随之而至。在位大人与子民情感深厚,哀乐相生。这种情感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是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充满于天地人间。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又说:“现在我对‘五至’已经有所了解,您能不能再给我具体讲一讲‘三无’呢?”

孔子说:“乐体现在声音上,礼体现在形体上,丧则体现在丧服上。在位大人不用有声之乐(无声之乐)就可以表达和悦,不用形体之礼(无体之礼)就可以表达忠诚,无丧服之制(无服之丧)就可以表达哀伤。这就叫做‘三无’。”

子夏又把话题转到《诗》上,他说:“现在我对‘三五’已经有所了解,您能不能再介绍一下《诗》中有什么诗句与‘三五’的意思比较相近呢?”

孔子稍作思考后答道:“《诗经·周颂·昊天有成》中的‘夙夜其命宥密’,这句诗的意思接近无声之乐;《诗经·邶风·柏舟》中的‘威仪逮逮,不可选也’,这两句诗的意思接近无体之礼;《诗经·邶风·谷风》中的‘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接近无服之丧。”

子夏感慨道:“老师关于‘五至’、‘三无’的论述太完美、太精辟了!思想内容已经丰富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孔子笑道:“那也不至于。在位大人实行‘三无’还有五个层次呢。”

子夏问道:“哪五个层次呀?”

孔子说:“第一个层次是无声之乐能不违背志向与心意,无体之礼能保持威仪从容,无服之丧能表达内心哀痛;第二个层次是无声之乐能实现心志与愿望,无体之礼能保持威仪庄重,无服之丧能恩泽施及四方;第三个层次是无声之乐能使民意顺从,无体之礼能使上下协同,无服之丧能安抚万邦;第四个层次是无声之乐能传播远方,无体之礼能日有所进,月有所成,无服之丧能功名彰显;第五个层次是无声之乐能激发民众奋发向上,无体之礼能规范所有人的行为,无服之丧能将仁爱之心延续到后代子孙。”

子夏后来又向孔子请教了“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之德参于天地”、“何谓无私”等问题,孔子逐一做出回答。子夏听后立即起身背墙而立,恭恭敬敬地说道:“弟子怎敢不尊奉您的教诲呢!”不过这些问题已经偏离了“民之父母”的主题,所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没有记载。

(《礼记·孔子闲居》《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民之父母》)

 



[] 《论语·八佾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