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多所知与无所知孰善》(2020年12月8日)

(2020-12-08 10:42:02)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有一个叫道吾的人来拜访孔子,此人不知是何来历,从名字来推断,他应该是一个修道之人,可能是道家人物。道吾向孔子提出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多所知与无所知,其身孰善者乎?”“多所知”是多知,“无所知”是无知。意思就是,多知与无知,哪种状态对人更有益呢?按照常人理解,当然是知识越多越好,然而道家学派的观点则相反,他们认为知识会妨碍悟道,所以主张“绝圣弃智”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

孔子沉吟了片刻,然后缓缓答道:“无知的人迟早会因为无知而丧命,即使他不死,也会拖累许多人;多知的人平时用心学习,积累了许多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用在造福于人方面,那么多所知当然对人有益,如果把这些知识用在祸害于人方面,那么多所知还不如无所知。”

道吾对孔子的回答很满意,他连声称赞道:“善哉!”

孔子能够巧妙地应对道吾的问题,是因为他思考问题并没有停留在“多所知”或“无所知”的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分析知识的实用功能。知识本身是不分是非善恶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如果用对了地方,知识越多,对人就越有益,如果用错了地方,知识越多,对人就越有害。

(《说苑·杂言》)



[] 《老子》第十九章。

[] 《老子》第四十八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