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偶筮得〈旅〉》(2020年11月29日)
(2020-11-29 10:17:19)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筮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算命方法,具体筮法是取蓍草(俗称长命草)或竹简若干支先进行演卦,然后根据卦象卜问凶吉,《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策为筮。”卜筮事务通常由职官(太卜、卜师)执掌,因为卜筮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理性的分析,《周礼·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孔子虽然不是执掌卜筮事务的专职人员,但是他对古代文化历史很有研究,有幸读到许多官府秘藏典籍,但是他对《易经》却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研究。不知因何机缘,孔子在五十岁前后突然对《易经》演卦算命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天读《易》演卦,以至于“韦编三绝” [],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孔子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五十岁时仍然无所用,因此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命运是否会发生变化,于是就自演了一卦,得卦为《旅》,卦象为艮下离上,“旅”为羁绊之义,对于客居之人是吉利的,所以卦辞曰:“小亨,旅贞吉。”孔子对于卦义不太理解,于是就去请教商瞿。商瞿是鲁国人,虽然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但是对《易经》很有研究,而且在当时已小有名气,后来他也投在孔子门下,成为传承儒家《易》学的重要人物。
商瞿对孔子筮得的《旅》卦认真研究了一番,然后说道:“经过综合分析,大致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您的命运中,虽然有圣人之德和智者之智,但是却没有大人之位。”
孔子听后沮丧地说:“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我只能听从天命的安排了!自古以来,人间出现圣人必有祥瑞,如今象征吉祥的凤凰不飞来,预示变化的天象也不出现。哎呀!就听从上天安排吧!”说罢他连声叹息,此后便意志消沉,不读《诗》《书》,不编修史书,一心研读《易经》,作《十翼》以阐明《易》理。后人对此评述道:“孔子自从对《易经》产生兴趣后,每天都沉浸其中,追思古代圣人,以周文王为师,以周公旦为法。”此后他又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发》《大义》等阐明《易》理的文章,记载通神之道,阐明成贤之理。孔子自己也对著述这些文章的目的做出解释:“我把自己研读《易经》的感悟和体会整理记录下来,目的是想让仁者知道自己的成仁之道,让智者知道自己的达智之道,让圣者知道自己的通神之道。以后想修身成仁的人或修学成智的人都能够有所遵循。”
(《孔子集语·六艺上》引《周易乾坤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