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正俗化民莫善于礼乐》(2020年11月17日)
(2020-11-17 15:32:53)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要求当政者通过对民众实施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敦厚民德,这样就可以实现长治久安。与此同时,他又非常重视以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并对法家先驱人物管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孙子子思就此向他请教道:“我经常听您说到,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民众实施礼乐教化,然而管仲在担任齐相期间主要是以法治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下人都称赞他为仁人。由此可见,礼治与法治虽然在治国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却能取得同样的功效,所以没有必要片面夸大礼治的作用。”
孔子微微笑了笑,然后缓缓说道:“上古帝王尧、舜对民众实施道德教化,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仁义之风经历百世而不衰。管仲在齐国推行法治,虽然可以收取一时之功效,但是他去世之后法治就无法延续下去了,因为严刑酷法不得人心,终将被人废除。说实话,管仲之所以在齐国推行法治能够获得成功,完全是因为他个人的才智和能力能够驾驭复杂的局面。如果换一个才智和能力都不如管仲的人来推行法治,恐怕早就天下大乱了!”
法治主义是历史变革的必然产物,管仲顺历史潮流而动,率先在齐国实行变法,故而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孔子却将齐国变法成功归为管仲个人的才智和能力,显然有失偏颇。
(《孔丛子·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