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若保赤子》(2020年11月16日)
(2020-11-16 10:50:47)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若保赤子”一语出自《尚书·康诰》,“保”是保护、关爱;“赤子”是初生的婴儿。当时的语境是康叔受封于卫,临行前周成王告诫他要敬明慎罚,要像保护初生婴儿一样来善待殷商遗民,这样才能真正化解殷人的灭国之恨。子张就此向孔子请教道:“现今听讼断狱也可以心怀这种‘若保赤子’的仁慈心态吗?”
孔子答道:“当然可以,古人的这种仁慈心态是值得当今官员好好学习的。古代官员听讼断狱向来对事不对人,他们虽然憎恶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并不憎恶违法犯罪的人;尽管罪犯犯有死罪,但是他们总是心怀仁慈,尽量为罪犯谋求生路;如果罪犯罪大恶极,死罪难逃,他们还要与三公六卿等官员再三商议,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赦免,因为他们怀有仁慈爱民之心,不忍心看到刑人于市、弃尸于野的惨状。现今官员听讼断狱则是对人不对事,他们不在乎违法犯罪的行为,却憎恶违法犯罪的人;在审判过程中,他们常常根据主观臆断来进行有罪推论,必欲定人死罪而心甘,这种险恶的心态和残忍的做法与古人是背道而驰的。”
(《孔丛子·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