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君子为礼》(2020年10月10日)
(2020-10-10 14:41:54)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颜渊(回)是孔子最赏识的弟子之一,他勤学苦修,乐而忘忧,在道德修养方面已经接近完美,所以孔子称赞他道:“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又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有一天,颜渊陪孔子闲坐。孔子对颜渊说:“回,君子为礼,以依于仁。”意思就是,为礼离不开修仁。《论语·颜渊篇》中也有类似表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礼”与“复礼”义同,即遵从和践行礼制规范。孔子在这里着重阐述了“礼”与“仁”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礼”是外在的制度约束,“仁”则内在的道德约束;循礼的主要方法是“依于仁”,而修仁的主要方法则是“克己复礼”。一个人既要自觉遵从礼制规范,又要努力提高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成为有德君子。
孔子平时很少与弟子谈论“仁”的问题,即所谓“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次突然主动与颜渊谈论起这个话题,颜渊立即恭恭敬敬地站立起来答道:“我天资愚笨,思维迟钝,恐怕很难达到修仁为礼的要求。”
孔子说:“你不用紧张,坐下来听我仔细解说,其实君子为礼的方法很简单,你只需在言、视、听、动四个方面严格约束自己:不符合礼制规范的言论一概不说(言);别人做出不符合礼制规范的事情一概不看(视),别人发表不符合礼制规范的言论一概不听(听),不符合礼制规范的事情一概不做(动)。” []
聆听了孔子的教诲后,颜渊躬身退后出去,回到家中,他紧闭家门,连续好多天都不敢出去,因为当时人们违反礼制规范的言论和行为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如果按照孔子在言、视、听、动四个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来做,不仅自己不敢说话,也不敢听别人说话,不仅自己不敢做事,也不敢看别人做事,这是做不到的。
若干天后,有人来看望颜渊,见他消瘦了许多,就关切地问道:“你最近遇到什么烦心事啦?为什么人这么消瘦啊?”
颜渊答道:“是呀,前些天我去见孔子,他向我讲授了君子修仁为礼的基本方法,当时我觉得这些方法做起来并不难,可是回到家中后仔细思考,发现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我按照孔子所讲授的方法去做,根本就无法达到要求,如果我不按照他所讲授的方法去做,自己心里又过意不去。我为此而感到焦虑、困惑,所以人就清瘦了许多。”
君子为礼,听起来很简单,无非是日常生活中言、视、听、动方面的具体细节,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因为相关要求实在是太繁琐、具体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没有一点疏漏。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君子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