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曲水斋主卞朝宁
曲水斋主卞朝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77
  • 关注人气:6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齐景公问政》(2020年9月7日)

(2020-09-07 15:37:11)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斗鸡之变,鲁昭公出逃齐国,以公山不狃、阳虎等人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受到重用,而保守势力则受到排挤和打压。孔子是保守势力的典型代表,他在任何时候都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在鲁国根本没有市场,所以也跑到齐国去另谋发展了。值得注意的是,《庄子》《论衡》等书为了渲染孔子在鲁国遭受种种不公待遇的悲情,把孔子去鲁适齐描绘成遭到驱逐。其实,孔子离开鲁国的真正原因不是被动遭逐(当时他并未出仕),而是主动求变,他希望在齐国能够找到一个施展政治才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大舞台。

孔子到齐国后,经人介绍,先在公族大夫高昭子家里当家臣。高氏是齐国很有影响力的望族,高氏先祖高徯当年是拥立齐桓公的头等功臣,位列上卿,所以孔子想通过高氏这层关系接近齐景公。

根据各类典籍记载,孔子淹居齐国期间,齐景公曾多次问政于孔子,其中有两次比较重要:一次是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处理君臣父子关系的原则与方法,孔子回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就是,君臣父子都要各守其名,各安其分,这样礼制秩序就能得到有效维护。孔子提出这个建议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当时齐景公等公室贵族穷奢极欲,厚敛于民,渐失民心,而陈氏(田齐)集团厚施于民,笼络人心,日益做大,“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已经形成,潜在的危机即将爆发;齐景公晚年讳言立嗣,群公子名分不清,行为不当,争斗不已,“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也已经非常严重了。孔子提出的通过妥善处理君臣父子关系来化解矛盾危机的建议确实是非常高明的。另一次是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解决财用不足问题,孔子回答道:“政在节财。” []意思就是,为政的首要任务是节约财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减轻民众的负担。孔子的这个建议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齐景公在执政后期,争霸雄心逐渐衰退,他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无度,浪费严重,财政入不敷出,只好不断加重民众的税赋负担,民众生活日益艰难,怨声载道,齐相晏婴就曾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民参其力,二人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孔子目睹齐国民众的生活惨状,因此提出节约财用的主张确实是切中时弊的。

此外,孔子在齐国期间还对齐国政事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齐景公为大钟”、“齐大旱”等,齐景公都认真听取和采纳了。随着齐景公对孔子的日益倚重,齐国氏族贵族对孔子的戒备之心也日益加重,孔子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由此可见,氏族宗法制的铁幕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打破的!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贤君》)

 



[] 《礼记·中庸》。

[] 《论语·颜渊篇》。

[] 《史记·孔子世家》。

[] 《左传·昭公三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