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见老莱子求学进业之道》(2020年8月21日)
(2020-08-21 10:18:15)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老莱子是春秋末年楚国人,耕于蒙山(隐居),楚王曾请他出仕为官,但是被他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他家中有二老要奉养。老莱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他德行高深,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孔子曾评价他道:“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 []意思就是,他从来都不会说错话。老莱子晚年潜心修学,著书立说,传播道家思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载其“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汉书·艺文志》中亦载“《老莱子》十六篇”,列在“道家者流”,并注明“与孔子同时”。
老莱子年纪稍长于孔子,他与孔子大概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对他非常尊敬。有一次,老莱子的弟子外出砍柴时遇到孔子,他见孔子体貌奇特,回来后便问老莱子道:“弟子刚才在外面遇到体貌奇特的人,他上身长,下身短,佝偻着背,头向前伸,满脸意气风发的样子,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老莱子说:“哦,你说的这个人是孔丘,你去把他请来,我有话对他说。”
不一会儿,孔子来了,老莱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后说道:“孔丘呀,如果你平时不摆出习礼者的架子,也不装作有智慧的样子,也许就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了。”
孔子不敢申辩,他弓着身子慢慢向后退,神情局促地问道:“您所说的是进业之道吗?”所谓“进业之道”,就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正确方法。
老莱子缓缓说道:“你想通过复兴周朝礼制来拯救乱世,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收取一时功效,但是却会贻害万代子孙!因为人为努力越多,偏离大道就越远,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万世之治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摈弃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与其赞誉圣君尧而非议暴君桀,不如把是与非、对与错、誉与毁全部忘记,只有遵从天道,从容随物,才能实现无为而治。你之所以在求学和修德方面难以精进,是因为你总是自以为贤能而迷失大道!”
道家崇尚天地,效法自然,对于人事范围内的事情一概采取排斥态度,所以孔子越努力进取,他们的批判就越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