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铜鞮伯华有道而能以下人》(2020年6月24日)
(2020-06-24 14:50:02)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铜鞮伯华,复姓羊舌,名赤,字伯华,因其采邑在铜鞮(今山西长治市沁县),故又称铜鞮伯华。春秋时期,羊舌氏在晋国是很有势力的望族,“羊舌四族,皆彊家也” [],铜鞮伯华为晋国中军尉,以沉稳老练、能谋善断著称 [],他的几个弟弟(叔向、叔鱼、叔虎)也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铜鞮伯华年纪比孔子稍长,从政时间也稍早,两人之间虽然没有直接交往,但是孔子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孔子有一段时间打算到晋国去发展,所以他对晋国政坛的重要人物都进行了认真研究,羊舌氏自然是他研究的重点。
孔子晚年赋闲在家中,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铜鞮伯华,不禁感叹道:“如果铜鞮伯华现在还活着,天下大概可以安定了。”
子路在一旁侍坐,他觉得孔子对铜鞮伯华评价很高,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于是就问道:“铜鞮伯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孔子说:“铜鞮伯华小时候聪敏好学,壮年时勇敢坚毅,老年时谦逊待人。”
子路说:“‘小时候聪敏好学’好理解,‘壮年时勇敢坚毅’也好理解,‘老年时谦逊待人’就不好理解了,身份尊贵的年长者为什么要敬重那些远不如自己的人呢?”
孔子说:“我来告诉你其中的道理吧。常言道,人数多的攻打人数少的,没有不取胜的;身份尊贵的礼待身份卑贱的,没有不受人尊敬的。过去周公治理天下时礼贤下士七十多人,难道他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吗?当然不是这样。周公知道治理天下很难,所以他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像铜鞮伯华这样身居尊位而谦逊待人,明白事理(有道)而礼贤下士(下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德君子!”
孔子在臧否人物时很少许人以君子,而他对素未谋面的晋国贵族铜鞮伯华却不吝赞美之词,这说明他素来是以德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