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2020年6月10日)
(2020-06-10 15:29:12)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日志 |
孔子去世后,儒家学派逐渐分化为八个分支(“儒分为八”),各个分支在传承孔子学说思想方法各有侧重,比如“乐正氏之儒”以传承儒家的孝道为主,其代表人物是乐正子春。
乐正子春是战国初期鲁国人,以至孝闻名,他曾师从孔门弟子曾子学习孝道,并参与了《孝经》的编撰,因此在学说思想上他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孔子曾经教导曾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①]曾子也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②]所以曾子在临终之前对弟子们说:“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③]意思就是,看看我的脚还完好存在,看看我的手也完好存在,身体肌肤都没有受到毁伤,因为我一生都小心谨慎,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能保全自己,成全孝道。当时乐正子春就守在曾子身边,他对曾子的临终遗言印象深刻,所以他在生活中处处谨小慎微,唯恐自己身体受到意外伤害。
有一次,乐正子春下堂时不小心摔伤了脚,脚伤痊愈后,他几个月都不敢出门,脸上总是显露出忧愁之色。弟子们不解地问道:“先生的脚伤痊愈已有数月,您仍然足不出户,面有忧色,请问这是什么缘故?”
乐正子春答道:“你们问的这个问题很好啊!我曾听我的老师曾子说过这样的话,而曾子又是从他的老师孔子那里听来的:在天生地养的所有物种中,人是最高贵的。人类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父母完好地把儿子生了下来,儿子就理应完好地把身体归还给父母,这样才能称得上‘孝’;人生在世,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体发肤,不受任何伤害或玷污,这样才能称得上‘全’。所以有德君子一举一动都非常谨慎、恭敬,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毁伤,否则就是对父母不孝。前一段时间,我因不小心而摔伤了脚,说明我在孝敬父母做得还不够好,我为此而感到羞愧和担忧。真正的孝子应该是每走一步都不敢忘记父母,每出一言也不敢忘记父母。由于孝子每走一步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平时走路只会走平坦的大道,不会走不安全的小径,过河要坐船,不会去游水,他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警觉,不敢用父母赐与的身体去做危险的事情。由于孝子每出一言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不会用恶言恶语去惹怒别人,所以别人也不会怨恨或伤害到自己。自身不会受到侮辱,父母也就不会蒙受羞辱,这样就称得上孝了。”
乐正子春因为下堂伤足而拒绝参加所有的社会活动,理由竟然是为了孝敬父母,这样的孝道显然已经偏离了孔子所提倡的孝的观念,实在是不值得提倡。
(《礼记·祭义》《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