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子贡问死人是否有知》(2020年6月5日)

(2020-06-05 10:54:51)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分类: 日志


孔子治学严谨,对于天命、鬼神、生死之类无法证实的事情,他是不愿意主动谈论的,即使弟子向他请教,他也是敷衍了事。子路曾向他请教侍奉鬼神的方法问题,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向他请教关于生死的道理,他又敷衍道:“未知生,焉知死?”[]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一个例外,他是唯一能与孔子谈论敏感话题的人,比如《论语》中记载孔子与弟子讨论“天”或“天道”问题的言论共有三次[],每次都与子贡有关,所以当子贡向孔子请教人死之后是否有知的问题时,孔子没有敷衍他,但是也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孔子说:“如果我说人死之后有知,那么那些孝顺子孙就有可能因为厚葬死者而妨害生者;如果我说人死之后无知,那么那些不孝子孙就有可能因为不顾亲情而怠慢丧葬。所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现在不可能有明确答案,也没有必要有明确答案,一切等到以后(死后)你自然会知道。”

人死之后是否有知?在鬼神观念盛行的时代,这个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死之后魂魄化为鬼神,鬼神不仅有知,而且与活着的人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活着的人为了维系这种联系,每年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鬼神,乞求降福禳灾。当然,如果用科学的精神来进行理性分析,人死之后仍然有知的观点是无法证实的,即便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这样。所以孔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方法,他没有直接回答人死之后是否有知的问题,而是把话题从死引导到了生,因为他更关注的是生者对于死者是否能恪守孝道的态度问题,这与他“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是一致的。

 

       (《说苑·辨物》《孔子家语·致思》)

 



[] 《论语·先进》。

[] 著者按:三次分别是《公冶长篇》中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宪问篇》中的“知我者其天乎”和《阳货篇》中的“天何言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