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桓山之悲》(2020年6月1日)
(2020-06-01 10:23:11)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一天他一早起来,听见外面有人在啼哭,哭声很悲切,他操起琴来试着弹奏,琴声与哭声居然形成共鸣。他走到户外去观察,又听见有人在一旁发出叹息之声,于是问道:“谁在叹息?”
弟子颜渊赶忙上前答道:“是我。”
孔子问道:“你为何在此叹息?”
颜渊说:“我早起听见有人在此哭泣,哭声很悲切,这种哭声不仅有死别离的悲哀,也有生别离的悲痛。”
孔子又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颜渊说:“因为哭者的啼哭声很像桓山之鸟的鸣叫声 []。我听说桓山之鸟生育了四只小鸟,小鸟羽翼丰满后将要飞往四面八方,母鸟此时就会发出这种悲哀的鸣叫声,因为它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孔子将信将疑,于是就让人去询问哭者,哭者说道:“我的父亲死了,因为家里贫穷,无力办理丧事,所以只好把我的儿子卖给人家来埋葬父亲。现在我不仅痛失父亲,还要和亲生儿子永别,双重悲哀让我悲伤之至!”
孔子听后赞叹道:“颜渊是善于识别声音的君子啊!”
桓山之悲通常是指生离(子)和死别(父)的双重悲痛,所以《颜氏家训》中说:“堂上养老,送兄赋桓山之悲,皆大失也。” []意思就是,双亲在世,送别兄长时用“桓山之鸟”的典故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