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丘其螭邪》(2020年5月25日)
(2020-05-25 15:36:43)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丘其螭邪”是孔子的自况之词,丘是孔子之名;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若龙而非龙,《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斗鸡之变”,鲁昭公出逃齐国,政卿季平子代国君主持朝政,处理政务,发号施令,这是严重违反周朝礼制的。孔子对于鲁国的这种政治乱局十分担忧,但是此时他人微言轻,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他去劝谏季平子,肯定不受待见,而且有可能被疏远,于是他便主动到季氏手下谋事,接受季氏的赏赐 [],这样就可以接近季平子,然而伺机劝说。
鲁国国人听说孔子居然投靠季平子,各种批评和讥讽的声音迅速蔓延开来,孔子则无奈地对人辩解道:“龙在清澈的水里游动,在清澈的水里吃东西;螭在浑浊的水里游动,在清澈的水里吃东西;鱼则在浑浊的水里游动,在浑浊的水里吃东西。我孔丘上不及龙,下不比鱼,我大概和螭一样吧(食乎清而游乎浊)。”
记事者对此评述道:那些想建功立业的人,哪能时时处处都合乎规则呢?有时为了成就大事,是需要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的。援救溺水者必然会沾湿衣服,追逐逃亡者就必然要奔跑。同样,想要对别人讲道理,就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合规或不合规)来接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