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子游问丧具》(2020年5月11日)

(2020-05-11 16:11:25)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人死之后,家人要为死者置办丧具,即棺椁、敛服、衾被以及随葬物品等。由于死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同,各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同,所以丧礼对于丧具并没有统一规定,各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办理。

弟子子游在学习丧礼时对于丧具问题产生疑问,因为从操作层面来说,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和标准,厚葬有厚葬的理由,薄葬有薄葬的道理,否则就会引起争议,所以他就此向孔子请教。

孔子觉得这个问题过于具体,不好回答,于是就含混地答道:“丧具应该根据各个家庭的富裕或贫穷状况来办理。”

子游又继续问道:“那么富裕或贫穷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呢?”

很多事情,越具体越不好解释,因为单个事例不具有普遍性,很容易被推翻,所以孔子仍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他说:“置办丧具没有具体标准,但是有基本原则:富裕家庭置办丧具的原则是尽忠而行,但不能僭越礼制;贫穷家庭置办丧具的原则是量力而行,但至少要做到敛服和衾被等能遮住尸体,安葬时也可以用绳索悬吊棺木缓缓下葬。如果人们都能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不会有人指责你失礼了。其实,在治丧过程中,丧葬礼仪并不是最重要的,比丧葬礼仪更重要的是哀悼之情必须真实,一定要发自内心。所以在举行丧礼时,与其悲哀不足而礼仪周全(丧具多余),不如礼仪不周(丧具不足)而悲哀有余。在举行祭礼时,与其恭敬不足而礼仪周全(祭品多余),不如礼仪不周(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

丧葬之礼的精髓是激发人们对逝者的哀思,感情必须真实而有所节制。如果致哀者心中缺乏诚意,临丧不哀,即使礼数再周全,礼仪再规范,也只是没有意义的花架子而已,这样不仅人不会感动,神也不会显灵。

 

      (《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