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畏于匡邑》(2020年4月28日)

(2020-04-28 16:27:41)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畏”通释为拘禁、拘押,《荀子·赋篇》:“比干见刳,孔子拘匡。”《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拘焉五日”。匡邑位于郑、卫、宋三国交界之处,因此其所属国说法不一,一直不太确定。《左传·定公六年》:“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匡邑当时属郑。鲁定公为了讨好晋国,发兵讨伐郑国,攻破匡邑,当时鲁军统帅是阳虎,阳虎性情粗鄙,为人强悍,手段凶狠,匡邑被攻破后,他摧毁城墙,残暴邑民,与匡人结下了深仇大恨,同时也为孔子遭匡人拘禁埋下祸根。

孔子遭匡人拘禁之事发生在他周游列国期间。孔子愤然离开鲁国之后,先在卫国闲居了大半年,眼看卫灵公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于是就带领弟子们前往陈国寻求机遇,途中经过匡邑。那天为孔子御驾的是弟子颜刻(颜高),当年匡邑被鲁军攻破时,他恰好也是阳虎的御驾。孔子一行人从匡邑城外路过时,颜刻用马鞭指了指一段残缺的城垣,向孔子炫耀道:“当年我为阳虎驾御,就是从那个缺口处攻入匡邑的。”他这一指无意中引起了匡人的注意。事有凑巧,因为孔子在体格和相貌上与阳虎都十分相像,所以匡人把孔子误认作当年破邑仇人阳虎,于是他们带兵披甲,将孔子等人团团围住。

孔子知道匡人围攻自己,其中肯定有误会,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急局面,他一时也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所以只能听天由命,泰然处之。为了稳住弟子们的情绪,他放言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意思就是,我孔丘敬奉上天旨意,来到人世负责传承周文王的文化遗产和政治智慧,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所以匡人奈何不得我!

孔门师徒与匡邑甲士对峙很久,孔子见一时难以脱身,就索性席地而坐,气定神闲,弦歌吟诵,悠闲自乐。子路却沉不住气了,他拔出长剑来要与匡人决斗,孔子制止道:“哪有信奉仁义道德的人与普通的凡夫俗子计较是非长短的道理?这些匡人不诵读《诗》《书》,不学习礼仪,这都是我这个负责传承‘斯文’使命的人的过错!我们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来来来,你来唱歌,我来应和你。”

子路只好依照孔子的意思,收起长剑,耐着性子弹琴唱歌,孔子则在一旁大声应和。三曲过后,匡人发现认错人了,因为阳虎不善弦歌,也没有文人雅士的风度,所以就自动解围撤离了。

孔子在匡邑被拘,是他一生中最凶险的一次遭遇,他险些就此丧命。《论语》中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当时的凶险情势:“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 匡人围攻孔门师徒时,由于现场十分混乱,颜渊与孔子等人走散了,孔子以为他遭遇不测,心里好一阵难过,幸好只是虚惊一场!

 

(《庄子·秋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卷六》《孔子家语·困誓》)



[] 《论语·子罕》。

[] 《论语·先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