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乐动于内而礼动于外》(2020年4月23日)
(2020-04-23 14:36:59)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礼乐制度是西周初年由周公等政治家创建的,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礼记·乐记》中说:“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汉书·艺文志》中也引用孔子之言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两段话基本概括了礼与乐的关系及其社会功效,乐是由心而发的,抒发的是内在情感,即所谓“乐动于内”。与此同时,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一经传播,就必然会引起他人的情感共鸣,因此必须用礼制来加以节制,即所谓“礼动于外”。礼乐制度所追求的是“内和而外顺”的和谐效果,最终达到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的政治目的。上述道理,孔子在授徒时肯定会经常传授,不过空讲道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孔门弟子子夏与闵子骞居丧除服后弹琴就是这种实践检验 []。
子夏居家服丧三年,除服之后来见孔子,心里有点激动,因为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到老师了。孔子心情也不错,他拿来一把琴让子夏试试手,子夏操琴弹了起来,琴声中隐约透露出一种明显有所克制的喜悦情绪。弹奏完毕后,子夏站起身来说道:“古代先王制定的礼乐制度,我不敢不遵从。”
孔子笑道:“你弹琴时表现出了君子风范。”
闵子骞也居家服丧三年,除服之后来见孔子,他似乎还没有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摆脱出来,所以孔子让他弹琴时,琴声中带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哀情绪。弹奏完毕后,闵子骞站起身来说道:“古代先王制定的礼乐制度,我不敢违背。”
孔子笑道:“你弹琴时表现出了君子风范。”
子贡在一旁不解地问孔子道:“闵子骞仍然沉浸在亲丧的悲伤之中,情绪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琴声悲切,您说他有君子风范;子夏已经摆脱了亲丧的悲哀,情绪完全恢复了,所以琴声和乐,您也说他有君子风范。我现在已经有点糊涂了,您能不能给我讲一讲,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孔子说:“闵子骞虽然仍然沉浸在亲丧之中,但是他在弹琴时却能够通过外在的礼制规范来克制内心的悲伤情绪;子夏虽然已经从亲丧的悲痛中走出来了,但是他同样能够通过外在的礼制规范来克制内心的和乐情绪。无论悲伤与和乐,只要能遵从礼制规范,就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不惟弹琴,如果日常生活中的视听言动都能遵从礼制规范,那么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有德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