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鲁哀公问舜冠》(2020年4月15日)
(2020-04-15 09:33:32)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冠是礼帽(官帽),必须戴得端正,即所谓冠冕堂皇,否则有失官威和尊严。古人认为,正冠是南面而治的开始。《礼记·冠义》:“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春秋时期,普通士人也很重视冠服仪容,子路在卫国孔悝之乱中与石乞等乱党分子激斗,冠缨被斩断,官帽掉落在地,他俯身去捡,大声喝道:“君子死,冠不免。”结果结缨而死[]。
鲁哀公身为一国之君,每天都要坐朝听政,所以对自己头上戴的冠冕非常重视,重视程度甚至超过施政本身。有一天,他突然问孔子道:“古代帝王虞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孔子没有回答,他又追问了三遍,孔子依然没有回答。
平时鲁哀公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是有问必答,但是这次孔子却一反常态,既不说是,也不说否,鲁哀公生气地责怪道:“我向您请教问题,您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因为您问的问题太琐碎具体了,一点不重要,所以我正在考虑如何回答。”
鲁哀公听了这话更生气了,他没好气地说:“您说我问的问题不重要,那么什么问题才重要呢?”
孔子不急不忙地答道:“虞舜在位期间有时穿官服戴礼帽,有时穿简服戴便帽,其实穿戴什么衣帽并不重要,关键是虞舜能够推行关爱生命、杜绝杀戮的德政,在他宽厚仁慈的品德的感召下,凤凰成行地在树上栖息,麒麟结队地在郊外奔跑,乌鸦和喜鹊也把窝搭在低矮的树枝上,人们低头就可以看到它们,但却不会伤害它们。虞舜对于风麟鸟兽尚且能细心呵护,对于子民就更加宽厚仁慈了。您问我有关虞舜的事情,不问他宽和仁慈的品德,却问他戴什么帽子,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所以迟迟没有回答。”
还有一次,鲁哀公又向孔子提出了类似的问题:“绅、委、章甫有益于仁乎?”“绅”是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宽大布带,“委”是周代样式的礼帽,“章甫”则是商代样式的礼帽,鲁哀公以为穿戴古人的礼帽装束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了,但是孔子则认为外在的衣帽装束并不能替代内在的道德约束。
孔子说教善于从身边的小事切入,然后慢慢导入正题,这是一种语言技巧。但是他年老以后说话就比较直接了,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绕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