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歌猋氏之风》
(2020-03-10 15:38:23)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一生经历了无数困厄与凶险,他印象最深刻的有四次: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 []。再逐于鲁和削迹于卫都是孔子仕途受阻,郁郁不得志而已;伐树于宋是一起偶发事件,虽然情势危急,但是有惊无险;而围于陈蔡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危机,几乎导致儒学门派瓦解,因此颇受关注。
关于孔子等人围于陈蔡之事,《论语》中的记载比较简单:“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显然,这场危机是由断粮引发的,而性情耿直的子路则是最先向孔子提出质疑的发难者,他认为眼下陷入困境(“穷”)的根本原因是理想与现实脱节,就像人们形容的那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后颜渊、子贡等人也流露不满情绪,孔门内部矛盾不断加深。在先秦两汉典籍中,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仍然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各种记载大同小异,都是用儒家正统观点来进行解读的:孔子用古代圣贤守身求道的崇高精神来激励弟子,最终成功化解了孔门危机。
道家学派对于孔子受困之事也颇为关注,《庄子》书中至少有四处详细记载(《山木》《让王》),并根据道家思想做出另类解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歌猋氏之风。
“风”是流行音乐,猋氏之风则是炎帝时期流行的古乐,曲风淳朴,意境幽远。孔子等人困于陈蔡之间时,断粮七日,每天只能靠野菜糊糊充饥,然而孔子每天弦歌不辍,以此来激励弟子。有一天,孔子雅兴大发,他拿起两根枯树枝,一边敲打节奏,一边高声歌唱,唱的就是猋氏之风。这种歌唱方式比较特别,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节奏,音调也不太准,但是枯木敲击的声音和孔子高亢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意外效果。颜渊在一旁听得非常投入,几乎屏住了呼吸,孔子担心他有可能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反而乱了心智,于是就对他说道:“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孔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比较隐晦,颜渊一时没能理解,于是又逐句向孔子请教,孔子则结合他们当时所遭受的困厄,又把这几句话详细地解释了一遍,大概意思是,眼下我们所遭受的困厄都是由天命(自然法则)决定的,这就是“天损”,只要我们顺应天命,耐心地等待时机,就不会受到无谓的伤害,即所谓“易”。同样,为人臣者也要遵从君命,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仕途通达,爵禄丰厚,这些都是人为努力的结果,这就是“人益”,人只能通过正常的途经来获取这些利益,却不可以出卖自己的人格,降低自己的操守,即所谓“难”。万物变化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一切都是天道(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人是不可能干预天地自然的发展变化的,只能融入自然,无所作为,虚心以待,随之而化,这才是得道圣人的境界。
上述言论完全是道家口吻,但是用来表达孔子困于陈蔡之时的失落心情还是比较贴切的。
(《庄子·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