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不道之道和不言之辩》(2020年2月27日)

(2020-02-27 14:29:15)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不道之道”是指大道无为,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言之辩”是指无言而辩,即“大音希声”[]。这些都是道家学派所标榜的人生智慧,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信奉者大有人在,楚国令尹孙叔敖和市南宜僚就是其中两位。

孙叔敖是楚庄王时期人,他曾三次出任楚国令尹而不喜,三次被罢免而不忧,他对任何事情都处之淡然,认为“其来(出任令尹)不可却也,其去(罢免令尹)不可止也”,所以孔子对他评价很高[]。孙叔敖的为政特点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他在任期间整日摇着羽扇无所事事,逍遥自在,楚国也不需要出兵东征西讨,劳民伤财。市南宜僚是楚惠王时期人,据说他的能量很大,一个人能抵上五百人[],不过他也崇尚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不愿意出仕为官,介入纷争,他曾建议鲁侯“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白公胜发动叛乱时,曾派人请他出仕为官,可是他对来人不理不睬,手中不停地玩弄两个小球,来人后来把剑架在他的脖子上相威逼,他仍然玩弄手中的小球,就像没事一样。孙叔敖和市南宜僚在楚国都是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在为政实践中共同奉行“不道之道”,故而能够获得“无为而无不为”的奇特效果。

其实,孙叔敖与市南宜僚和孔子都不是同时期人,孙叔敖早于孔子近百年,市南宜僚则稍晚于孔子。为了追求故事效果,有人硬把他们凑到了一起。

孔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款待,孙叔敖和市南宜僚有幸在一旁作陪。孔子此时声名显赫,各国诸侯公卿无不把他奉为座上宾,虚心向他请教为政问题。楚国君臣也想听听孔子的治国高论,于是市南宜僚就举起酒杯向孔子行礼致敬,然后说道:“古人宴飨宾客,在筵席上都要请宾客发表高见,不知您是否能不吝赐教。”

孔子知道孙叔敖和市南宜僚都是崇尚道家思想的,所以现在对他们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没有意义的,于是他缓缓说道:“我听说有一种表述叫‘不言之辩’,以前我没有尝试过,今天我想尝试一下。孙叔敖和市南宜僚二位令尹奉行的都是‘不道之道’,效果奇特,自不待言。今天承蒙各位抬爱,让我在这个重要场合发表言论,可惜我没有鸟的三尺之喙,所以只能以‘不言之辩’来应对了。”

“不言之辩”,就是用无言的方式来回应对方,看似无理,也缺乏诚意,但是对付道家人物的“不道之道”,这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了。

 

        (《庄子·徐无鬼》)

 


[] 《老子》三十七章。

[] 《老子》四十一章。

[] 《庄子·田子方》。

[] 《左传·哀公十六年》。

[] 《庄子·山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