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文质彬彬(关于门的审美情趣)》(2020年2月13日)

(2020-02-13 15:27:47)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孔子在审美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比如他对于“质”与“文”这两种审美效果做出评判:“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原始朴实的状态,“文”是人为修饰的结果,两者只有完美结合(“彬彬”),才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审美情趣需要结合具体事例才能阐述清楚。

有一次,子贡随孔子去参观鲁国太庙,他们从北堂出来后,子贡停了下来,对着北堂的九扇门仔细研究起来。太庙是鲁国君臣祭祀历代先祖(包括周公)的场所,北堂则是供奉神主牌位和放置先祖遗物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子贡问孔子道:“刚才我参观太庙的北堂,还没有看完,又回过头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北堂的九扇门,发现这些门不是用整段木材制作的,而是用几段纹理相似的木材拼制的,这样做有什么说法吗?这是不是工匠的失误造成的?”子贡善于从细微之处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这种能力是其他弟子不具备的,所以孔子对他提出的问题从不敷衍。

孔子说:“建造太庙的北堂当然是有讲究的,官府招募的都是手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在选用木材时既要考虑材质问题,也要考虑纹理问题。一段完整的木材往往纹理不太美观,而且很难保持一致,要达到纹理完整美观的效果,就必须把几段木材拼在一起。工匠们当时为了追求纹理完整美观的效果,采用了把几段木材拼装为一个整体的方法,既体现门的完整性,又具有审美效果,真是匠心独运啊!”

选用一段完整的木材制门,虽然质朴,但未必美观,这就是“质胜文则野”的道理。选用纹理好看的木材制门,虽然美观,但未必完整,这就是“文胜质则史”的道理。只有把“文”与“质”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浑然天成,这样才能有最佳的审美效果,即所谓“文质彬彬”。

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君子修身,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荀子·宥坐》《孔子家语·三恕》)



[] 《论语·雍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