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过蒲遇难》(2020年2月6日)
(2020-02-06 15:56:54)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陈国淹居三年有余,此时晋、楚争霸,陈国不断受到侵扰,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因此孔子不得不离开陈国,返回卫国,途中经过蒲地。蒲是卫国的属邑(在今河南长垣市境内),由公叔氏族人据有,其族人勇猛彪悍,很难对付。
公叔氏是卫国大夫,长期盘踞蒲邑,形成割据势力,难免心生异心,想要举邑背叛卫国,孔子等人路过蒲邑时,正好遇到公叔氏发动的叛国动乱。公叔氏族人看到孔子带领弟子们行色匆匆地赶往卫都,误以为他们是去帮助卫国公室的,于是就把他们包围起来,阻止他们继续前行。
孔子门下有一个叫公良儒的弟子,他是陈国的公族子弟,因此家境优越,当年他投到孔子门下居然带了五乘私车和若干随从。公良孺为人忠厚贤良,孔武有力,在此危难关头,他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地对孔子说:“早前我跟随老师在匡邑受到当地人的拘禁,在宋国受到桓魋的威胁,现在又在蒲邑受到公叔氏族人的围攻,看来这些灾难都是命中注定的!既然命中注定难逃此劫,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说完他拔出佩剑,聚集众人,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
公叔氏族人虽然凶悍,但是遇到以死相拼的人也要惧怕三分,他们后来主动与孔子协商道:“如果你们不到卫国去,我们就可以让你们离开。”孔子觉得当务之急是摆脱眼前的困境,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因此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与他们订立了盟誓,公叔氏族人也就让孔子等人从东门离开了(卫都反方向)。
孔子离开蒲邑后,立即赶往卫都,子贡不解地问道:“难道我们与蒲人订立的盟誓可以违背吗?”
孔子说:“当时我们是在蒲人的胁迫下订立盟誓的,这种盟誓连鬼神都不听信,因此无效,无需遵守。”
孔子到达卫都后,卫灵公闻讯亲自赶到城外迎接,他向孔子征询道:“蒲人发动叛乱,我要不要发兵讨伐蒲邑?”
孔子说:“我认为您可以发兵讨伐蒲邑。”
卫灵公说:“我曾就此事征询了卫国群大夫的意见,他们大多数人认为,蒲邑位于卫国西边,是抵御晋、楚两个大国入侵的一个重要据点,所以反对发兵讨伐蒲邑。”
孔子说:“其实在蒲邑发动叛乱的只有公叔氏的少数族人,大部分邑众是反对叛国的,他们不愿意为叛国而死战,所以您应该当机立断,立即发兵平息叛乱。”
卫灵公虽然当时口头答应发兵平息叛乱,但是他后来并没有付诸行动,因为此时他年事已高,意志消沉,怠于政务,孔子对此颇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