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卫出公问任臣》(2020年1月20日)
(2020-01-20 15:50:53)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卫出公是卫灵公之孙,被废黜的太子蒯奎之子,卫国第二十九代国君。在卫国历史上,卫出公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曾两度出任卫国国君,又两度被国人驱逐出境,故而谥号为“出”。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从楚国返回鲁国时,途经卫国,卫出公热情接待,再三慰留,并多次向他请教为政问题。用人任臣问题是卫出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当时他正在与原太子蒯奎争夺君位,急需大批忠诚干练的人才,于是他向孔子请教道:“我在选拔和任用属臣时,无论官职大小,都要亲自把关,和他们逐一面谈,仔细考察,但是有时仍然会错失人才,真正有才干的人没能选拔出来,而那些平庸之辈却得到重用,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答道:“由于您选拔任用属臣的方法不对,所以就会发生用人不当的错误。了解一个人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绝不是向他们问几个问题或当面考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就能解决的。作为一国之君,每天需要思考和解决很多问题,问题一多,精力就会分散,思维也难以周密。如果不能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来了解和识别复杂多变的人才,那么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发生错误也在所难免。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帝尧任用虞舜的故事:帝尧在担任部族首领期间,委派虞舜全面主持政务,选拔和任用官吏等具体事务均由虞舜全权做主,帝尧从不过问,但凡虞舜选拔的人才,帝尧从不反对。帝尧身边的大臣不无担心地进谏道:‘人君选拔和任用官吏应该用自己的耳朵来听,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如果什么都不闻不问,完全听信于他人,这样不太妥当吧?’帝尧回答道:‘当初我任用虞舜时,已经把自己的耳与目交给他了。现在虞舜通过考察举荐上来的人,我再亲自考察一遍,这样岂不是让他人的耳目没有用而让自己的耳目不得闲吗?’所以人君用人任臣就应该把能委派的事务通通委派给值得信赖的人,自己既不听也不看,做到充分授权,充分信任,这样就不用自己劳心烦神了,而且也不会错失人才。”
如何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春秋时期各国诸侯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齐景公、鲁哀公、季康子等当政者都曾向孔子请教过类似问题,孔子的基本观点是打破氏族限制,创新选人方法,大胆起用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