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公父文伯死,其母不哭》(2020年1月19日)
(2020-01-19 17:20:47)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公父文伯,姬姓,名歜,鲁国公族大夫,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与鲁国政卿季桓子是堂兄弟关系。其母敬姜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妇女,她知礼达义,教子严格,孔子对她非常敬重。
公父文伯死了,他的妻室有两人殉死,而其母敬姜却依靠在他的床头不哭,族中老臣劝谏道:“哪有死了儿子不哭的道理呢?”
敬姜答道:“以前我这个儿子活着的时候,我对他严格要求,本以为他能成为一个贤人,所以从来没有到府邸去打扰他。我曾经对他说,孔子必将是显达于世的贤人,建议他多与孔子交往,虚心向孔子求教,但是他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与孔子友善相处。孔子失意于鲁时,他没能挺身而出,主持正义;孔子离开鲁国时,他也不能追随孔子,送行不出近郊,馈赠的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现在他死了,他的朋友和臣属没有人为他落泪,倒是家里的妻妾们无不失声痛哭,甚至有人愿意为他殉死。这说明他平时为人不能遵从礼制,对贤人不够敬重,对妇人则格外宠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不哭。”
敬姜又告诫公父文伯的那些妻妾们说:“我听说:宠爱内室妻妾的人,妻妾愿意为他而死;喜欢在外面结交贤士的人,国士愿意为他而死。现在我的儿子已经不幸夭死,我讨厌他因宠爱内室妻妾而闻名于世。你们几个妇人如果想留下来继续供奉先人之祀,就请你们不要损毁容貌,不要默默流泪,不要捶胸顿足,不要有忧伤的容色,丧服不要加等,可以降等。你们要遵从礼制,保持安静,这样才是彰显我儿子美德的正确做法!”
孔子听说此事后说:“少女的智慧不如成年妇女,少男的智慧不如成年男人。公父文伯的母亲真是一位富有智慧的女性啊!她给公父文伯的妻妾讲明道理,让她们避免发生违礼行为,以此来彰显儿子的美德!”由于公父文伯的母亲在讲话中对孔子做出高度评价,于是孔子又补充道:“公父氏还是一位崇尚贤人的女性。”
子路觉得孔子也挺俗气的,因为别人称赞了他几句,他也是非不分地称赞别人几句,于是一脸不高兴地说:“原来老师您也喜欢听赞誉之词呀。我觉得公父氏死了儿子,她却不哭,这是不仁慈,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孔子说:“你误解我了,我之所以称赞公父氏,不是因为她对儿子不能追随我而感到不满意,而是因为她儿子不能追随贤人而感到不满意。”
无法确定孔子所说的是不是真心话,但可以肯定的是尚贤观念是孔子一贯倡导的。
(《国语·鲁语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礼记·檀弓下》《韩诗外传·卷一》《孔丛子·记义》《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