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有诸中必形诸外》(2019年12月30日)

(2019-12-30 16:49:46)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分类: 日志


孔子居卫期间,接待了一位访客,当时颜渊在一旁侍立,虽然他没有参与谈话,但是对访客的印象不错。访客离开后,颜渊问道:“这位访客能称得上仁德之人吗?”

孔子停顿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这位访客内心充满怨愤,但是他说起话来嘴上就像涂了蜂蜜一样,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能称得上仁德之人。”

但凡有人向孔子请教某人是否“仁矣乎”问题时,他一般都不会直接做出否定的答复,而是推说“未知”,“未知”的潜台词就是“焉得仁” []。显然,孔子对于这位访客是不认可的,因为他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伪君子,孔子非常厌恶此类人物,曾明言道:“巧言令色,鲜矣仁!” []

颜渊不愧是孔子的高足,他仔细体会孔子的话,似乎从中悟到了一些道理,脸色也慢慢发生微妙的变化,他说:“美玉大于一尺,即使埋在十仞厚土之下,也掩盖不住它的光芒;珍珠大于一寸,即使沉在百仞深水之下,也隐藏不住它的晶莹。人心藏于身体之中,体肤只有薄薄的一层,因此心里存有温和善良,就一定会从形体和眉目之中表现出来;而心里存有冷酷怨恨,也一定会从形体和眉目之中表现出来。想要了解一个人,就不能被外在假象所迷惑,而应该透过表象深入到内心,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孔子一生阅人无数,每每能对人做出精准判断,因为他善于深入人的内心去了解人,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后儒在评述此事时说:“有诸中必形诸外。”意思就是,识人必须由外而内,由表及里。

 

      (《韩诗外传·卷四》《孔子集语卷九·论人》)



[] 《论语·公冶长》。

[] 《论语·学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