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黑牛生白犊的征兆》(2019年12月1日)
(2019-12-01 09:52:39)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宋国有一家人坚持行善积德,三代人一直坚持不懈。有一天,他们家出了一桩怪事,黑母牛突然生出一头白牛犊,一家人觉得这事蹊跷,就去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这是吉祥之兆,你们可以用这头白牛犊来祭祀鬼神。”于是这家人就把这头白牛犊宰了,用它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这家人的父亲眼睛莫名其妙地失明了,而且他家的黑牛又生出一头白色牛犊。父亲让儿子再去请教孔子,儿子说:“去年我们听从了孔子的话,结果你的眼睛失明了,现在再去请教他,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呢?”父亲说:“圣人之言总是先悖理而后耦合的,现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你姑且再去询问一次。”于是儿子又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之兆,你们可以继续用这头白色犊去祭祀鬼神。”儿子回到家中把孔子的话复述一遍,父亲说:“那就按照孔子说的话去做吧。”
又过了一年,这家人的儿子眼睛也突然失明了。这年秋天,楚庄王因宋国杀死楚国使者而发兵攻打宋国,围城数月 []。当时宋国都城危在旦夕,所有人都被征调登城守卫了,青壮年战死了,老人和小孩继续守城。城中的食物没有了,到后来竟然发生“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的惨剧。
楚庄王见宋都久攻不下,于是重新调兵遣将,增强攻城兵力,不久就攻破城池,守城军民尽数被杀,无人幸免。由于这家人的父与子眼睛失明,没有参加守城战斗,因此幸运地逃过一劫。
战争结束后不久,这对父子的眼睛居然奇迹地复明了,此时这家人才意识到孔子的英明,他在黑牛生白犊之时就已神奇地预见到了最终结果。时人评论道: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只是这种转化是常人难以察觉和预见的。
东汉王充对此事则提出质疑,他说:“此虚言也。夫宋人父子修善如此,神报之,何必使之先盲后视哉?不盲常视,不能护乎?此神不能护不盲之人,则亦不能以盲护人矣。”既然神灵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那么就没有必要让宋人父子先盲后视,也没有必要借黑牛生白犊来显示征兆。由此可见,此类故事是为了劝人行善积德而刻意编造出来的:“斯言或时贤圣欲劝人为善,著必然之语,以明德报;或福时适遇者以为然。如实论之,安得福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