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承蜩者说》(2019年11月30日)
(2019-11-30 08:49:22)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楚国去,途中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汉在树下承蜩,“蜩”是蝉,俗称知了,“承蜩”就是捕蝉,捕捉方法是用一个细长的竹竿,一头涂上粘性很强的面糊,然后慢慢伸到蝉的身后,猛然一下粘住蝉的翼翅。老汉捕蝉的手法非常娴熟,就像从地上捡东西一样,孔子好奇地上前问道:“请问老丈,您捕蝉有什么诀窍吗?”
老汉说道:“我捕蝉的诀窍就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开始我在杆头上摞两个鸡蛋,尽量保持稳定,不让鸡蛋掉下来,练习五六个月以后,捕蝉的时候就很少失手了。如果在杆头上摞三个鸡蛋,仍能保持稳定,那么捕蝉就能十拿九稳了。如果还能在杆头稳稳地摞五个鸡蛋,并且不让鸡蛋掉下来,那么捕蝉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简单了。除此之外,还要练习身形,身体要练得像古树桩一样不摇不晃;还要练习臂力,手臂要练得像枯树枝一样静止不动。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练习聚精凝神的心理素质,天地之大,林林总总,但是在捕蝉人的眼里,只有蝉翼,不见他物。我在捕蝉时不左顾,不右盼,身不动,臂不颤,心若止水,没有任何东西能分散我的注意力,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捕蝉就手到擒来了。”
听了老汉的这番话,孔子颇受启发,他回过头来对弟子们说:“做任何事情,不论简单或复杂,重要或不重要,只要用心专一,排除杂念,就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就是这位承蜩老汉告诉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