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乡射之礼》(2019年11月11日)

(2019-11-11 15:22:58)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分类: 日志


射事是古代男子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有一个习俗:家中如有男婴出生,就会在门左首悬挂一张木弓,以此庆贺家中添丁,即所谓“悬弓之义”,家人还会用桑木做的弓和蓬草做的箭向天地四方各射出一支“箭”(共六支),寓意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孩长大以后,必须接受包括射事在内的六艺教育 [],教育不仅有射技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这些内容是需要通过提高思想境界和完善道德修养来完成的。王公贵族子弟通常在太学接受教育,而普通士人子弟则在乡或州的地方学校(庠序)接受教育。为了提高射手训练的积极性,每年春秋两季,乡里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射技比赛,其间还要演习饮酒之礼、揖让之礼等礼仪。当政者可以通过比赛来选拔人才,“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

射事既是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一种社交礼仪。在正式比试时,射手通常两两一组,此谓“耦”,周朝礼制规定,天子用六耦(六组射手),诸侯用四耦(四组射手),大夫和士人用三耦(三组射手),每次每人四发。在整个比射中,有等候、取弓、升阶、揖进、告宾、请射、纳射器、命射、比射、降阶、饮酒等诸多礼仪程式,一招一式都必须符合射礼规范,总体要求是通过竞争来体现礼让的精神,进入达到施教于民、敦化成俗的目的,所以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意思就是,射手不仅要比射箭技艺,更要比君子风度。

孔子对于射礼很有研究,也非常重视,他不仅本人善射,还经常带领弟子们去参加乡射比赛,并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他说:“射箭必须执礼规范,随乐而动,只有德行高尚的射手才能做到一面瞄准靶心(正鹄),一面聆听音乐,根据乐曲的节奏,从容不迫地射发,并命中靶心,而那些不肖之人是不可能射中目标而罚对手喝酒的。”在孔子看来,一箭中的的关键既不是射技,也不是力量,而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射礼是孔门弟子的必修课目,孔门弟子中也不乏射箭高手,如果能与他们一较高下自然是机会难得。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在矍相(曲阜城内)的园圃中练习射箭,并演习射礼,当时围观者很多,就像是一堵墙。那天由子路担任司马 [],即主持射事的司仪(类似于今日体育比赛中的裁判),孔子让子路手执弓箭出来邀请围观者上场比试,子路高声说道:“败军之将、丧失国土的大夫以及甘愿为人后嗣的人一律不得上场,其余的人欢迎上场比试。”子路的话音刚落,围观者就走了一半。孔子又让弟子公罔之裘、序点举着酒杯邀请围观者进场比试,公罔之裘高声说道:“幼年和壮年时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老年时还能够遵从礼制,不随流俗,修身以待终年,现场如果有这样的人,请上场比试。”他的话音刚落,围观者又离去一半。序点又接着高声说道:“平时能够做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到老还能够循道而行,行为不乱,如果现场有这样的人,请上场比试。”结果围观者剩不了几个人了。

射箭训练结束后,子路上前问孔子道:“我和序点等人担任射事司马还称职吧?”孔子说:“你们执礼规范,完全能够胜任。”

不得不说,不是孔子把参与射事的门槛设置得太高了,而是当时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人们无不追名逐利,道德沦丧,以至于没有人能有资格上场比试。不过,这也正是孔子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教化乡民,让他们平时注意加强道德修养,做人先要心正身正,射箭才能箭箭正鹄。

 

    (《仪礼·乡射礼》《礼记·射义》《孔子家语·观乡射》)



[]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礼记·射义》。

[] 《论语·八佾》。

[] 《仪礼·乡射礼》:“司正为司马,司马命张侯,弟子说束,遂系左下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