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纍纍若丧家之狗》(2019年8月13日)
(2019-08-13 08:51:05)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 |
分类: 日志 |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经历了许多困厄与凶险,畏于匡,困于宋,穷于陈、蔡之间……不过最尴尬的一次经历是在郑国都城(郑)与弟子们走散失联。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孔子从卫国来到郑国,刚安顿下来就带着弟子们外出访友,谁知在东郭门一带与弟子走失了。孔子是一个大高个,他耸着肩,弓着腰,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东郭门外,格外显眼。
孔门弟子发现老师走失了,急忙四处寻找,后来有一个路人对子贡说:“我看见东郭门外有一个人,身高约有九尺六寸,眼睛平正而长,额头高突,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不过自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看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狗。”此人关于丧家狗之说的原话是“纍纍若丧家之狗”,“纍纍”就是颓丧、疲乏的样子,
子贡等人得此讯息,立即回到东郭门,果然看见孔子一个人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子贡后来把路人形容他的话转告孔子,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感叹道:“我的形貌未必像路人描述的那样,但是说我像一条丧家狗,那倒是真像啊!那倒是真像啊!”
关于丧家狗之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韩诗外传》载,孔子出郑都东门,与姑布子卿相向而遇。姑布子卿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面相大师,他曾为许多达官贵人相过面,颇为神奇,受人热捧[],但是孔子对相面之类的旁门左道似乎不太感兴趣,所以他对弟子说:“你们几个赶紧驾车靠边避让,因为前面会有人过来为我相面!”姑布子卿也对随从说:“你们赶紧靠边避让,因为前面会有圣人过来。”
两车相遇后,孔子下车步行,因为这样就不用行礼了。姑布子卿也下车迎着孔子走了五十步,接着又跟随孔子走了五十步,然后回过头来问子贡道:“这位先生是什么人啊?”
子贡答道:“这位先生是鲁国孔丘,他是我的老师。”
姑布子卿说:“原来他就是鲁国孔丘啊,我已久闻大名。”
子贡说:“您觉得我的老师相貌如何?”
姑布子卿说:“你的老师相貌不凡,他的额头像尧一样高突,眼睛像舜一样平正,脖子像禹一样粗短,嘴巴像皋陶一样前撅。从前面看,他气宇轩昂,有王者之气;从后面看,他耸肩弓背,佝偻的背部有一尺四寸长,只有这一点不像前面提到的四位圣人。”
子贡听后有点失望,不禁长吁了一口气。
姑布子卿觉得子贡没有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于是又补充道:“你不必担心,你的老师虽然面色黝黑,但是为人却很友善;嘴巴虽然前突,却不会恶语攻击别人。总而言之,他远远望过去就像一条疲乏的丧家狗。”
后来子贡把姑布子卿的话转告孔子,孔子对姑布子卿的所有评语都没有异议,唯独对“羸然若丧家之狗”一句不能接受,他说:“我孔丘何能何德?怎么能担得起这样的评价,他真是高看我了!”
子贡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丧家狗明明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孔子却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声称“丘何敢乎”,这实在是令人费解!
孔子后来对丧家狗做出了具体解说:狗最重要的品质是对主人无比忠诚,即使与主人走失了,找不到家了,它也不会改变忠诚。孔子觉得自己在忠诚方面与狗相同。春秋之世,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然而孔子始终坚持恢复西周礼制秩序的政治理想,不余遗力地宣扬“吾其为东周”的政治主张,尽管他周流削迹,四处碰壁,纍纍若丧家之狗,但是他仍然意志坚定,不改初衷。在孔子的词典中,丧家狗就是卫道士或殉道者的代名词,所以姑布子卿形容他像丧家之狗,他觉得这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卷九第十八章、《论衡·骨相篇》、《孔子家语·困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