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言论评析》之《三变》(2017年10月10日)

(2017-10-10 16:14:15)
标签:

孔子

历史

文化

分类: 《论语》言论评析

 

《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在孔门弟子眼中,孔子是一个完美的谦谦君子形象,不仅言能启于思,行能立于范,就连神情和仪态也是魅力四射,令人崇敬,因此子夏以“君子有三变”来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这里的“君子”当然是孔子。所谓“变”,是由远及近、由“望”而“听”的变化,其实真正发生变化的不是孔子的神情仪态,而是子夏的心理感受。

“望之俨然”,“俨然”是仪态庄重、威严,这是远距离观望后形成的第一印象。孔子在解释“五美”时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可见“俨然”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的感觉,似乎并不亲切。

“即之也温”,“即”是走进、靠近,“温”是气色温和、举止雍容,这是近距离观察后形成的第二印象。《述而篇》中亦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人,《乡党篇》中有许多相关记载:“入公门,鞠躬如也,其言似不足者。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呈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内心恭敬有加,仪表就端庄,仪容也温和。

“听其言也厉”,“厉(厲)”是砺的古字,本义为磨刀石,《诗经·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这里可以释为磨平、校正(现在许多《论语》注本都把“厉”解释为严厉,显然是误读)。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孔子开口说话之后,就会被他的言论深深吸引,从中明白许多道理,也发现许多问题,确实是深受教益。这是听到孔子言论后形成的第三印象。

从远望到近观,再到听其言论,孔子的师者形象逐渐高大丰满起来。为人师者必须自尊自重,想要赢得弟子的由衷敬佩,学识素养固然重要,言行举止也要一丝不苟,无可挑剔。李零先生在解读本章时感慨道:“现在,这话已变味儿,常被用来吹捧各种大师和小师,特别是自己的老师,读之令人肉麻。”[] 这话还可以补充一句:学生吹捧老师,责任不在学生,主要在老师。



[] 《论语·尧曰》。

[] 李零著:《丧家狗——我读论语》第323页(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们出版社20075月第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