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论评析》之《三乐》(2017年10月3日)
(2017-10-03 15:46:34)
标签:
孔子历史文化 |
分类: 《论语》言论评析 |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也。’”
孔子是人生导师,他经常会就人生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本章就是关于生活情趣和个人爱好方面的建议。“乐”是动词,喜好、爱好之义,即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大事(修身立德)以得失言之,小事(个人爱好)则以损益言之。但是小事如果益之又益或损之又损,那么最终就会变成得或失,因此小事不可不慎。
“益者三乐”是对于人生修养有益的三种生活爱好或习惯:一是“乐节礼乐”,就是以“克己复礼”为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遵从礼制规范,自觉接受礼乐节制,才能真正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最终实现“仁”的道德境界[②]。二是“乐道人之善”,就是以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为乐。“道”是称道,与人相处虽不必口吐莲花,但也不必诋毁中伤。隐恶扬善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所以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中于民,其斯可以为舜乎!”[③] 三是“乐多贤友”,就是以与贤人交友为乐。里仁为美、择善而处是孔子交友之道的重要内容。子贡向孔子请教为仁之道,孔子说:“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④] 子贡以货殖为业,长期走南闯北,和各种各样的人做生意打交道,身上难免沾上铜钱臭,如果想守住道德底线,就应该多结交道德品质高尚的朋友,这样才能有益于道德自我完善。
“损者三乐”是对于人生修养有害的三种生活爱好或习惯:一是“乐骄乐”,就是以骄奢放纵为乐。但凡不受礼乐节制的“乐”,最终必将是乐极生悲。二是“乐佚游”,就是以纵情闲游为乐。“佚游”原本说有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活动,所以郭店楚简《语丛三》中将“佚游”归为“益”[⑤],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节度,如果整天游手好闲,漫无目的地闲逛游荡,终将荒废人生。三是“乐宴乐”,就是以宴飨欢愉为乐。沉溺于酒色之中,嬉戏无度,虚度光阴,必然终老一事无成。
“益者三乐”和“损者三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修德君子积极进取,有所追求,因此应该在“益”和“损”之间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