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论评析》之《三友》(2017年10月2日)
(2017-10-02 09:41:57)
标签:
孔子历史文化 |
分类: 《论语》言论评析 |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中有许多言论以数记文,如“三思”、“三愆”、“三乐”、“四教”、“绝四”、“五美”、“六蔽”、“九思”等等,这种把内容相类的言论用数字编排在一起的方式主要是便于记忆和传诵。相同情况在《洪范》《周官》等古代典籍中也比较多见。
孔子在本章中主要谈论的是交友之道,而非修身之道(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三友”为事君之道,似不确,故不从),因此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只是简单地把人分分类,提醒弟子们注意,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不值得交往,所谓“益”与“损”,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减而已。
“益者三友”是人生中的三种良师益友:一是“友直”,就是为人正直,敢于直面错误。卫大夫史鱼恪忠尽职,敢于仗义执言,以死进谏,因此孔子对他做出高度评价:“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①] 二是“友谅”,就是为人诚实,信守诺言。“谅”是说话算数,这虽然算不上什么重要品质,但是在与朋友交往中却很重要,所以孟子说:“君子不亮(谅),恶乎执?”[②] 三是“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通古博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因此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的“多闻”变成自己的见识。总之,交友就要交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和正面能量的朋友,所以他反复强调“里仁为美”[④],“见贤思齐焉”[⑤],“就有道而正焉”[⑥]。
“损者三友”是可能有损于己的三种朋友:一是“友便辟”,就是为人虚伪,曲意讨好,说话只捡好听的说,从不得罪人。皇侃《论语义疏》引马融言曰:“便辟,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可见“便辟”与“直”形成对比。二是“友善柔”,就是人云亦云,口是心非。皇侃《论语义疏》:“善柔,谓面从而背毁也。”可见“善柔”与“谅”形成对比。三是“友便佞”,就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有点类似于“巧言”,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于仁。”[⑦] 孔子认为,以上三种朋友不宜交往,因为他们不仅不能给自己的人生修养带来任何帮助,交往久了,反而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水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