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言论评析》之《四毋》(2017年7月3日)

(2017-07-03 16:05:25)
标签:

孔子

文化

教育

分类: 《论语》言论评析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四毋”(“绝四”)既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学之道,二者类通。“绝”是杜绝、摒弃;“毋”是无有。从时态来分析,“四毋”应该是完成时,而不是将来时。也就是说,孔子在学习中已经做到“四毋”,并为弟子们树立了一个学习榜样。其实仔细推敲,这句话有语病,孔子所“绝”者应该是“意”、“必”、“固”、“我”四种毛病,在前面加上一个“毋”字,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因为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好在两千多年来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毕竟原文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

“意”通亿,即凭空臆测,妄自推断。孔子说子贡会做生意,“亿则屡中”[1],这里的“亿”就是预测市场行情的意思。“毋意”就是不要凭空想象,胡乱推测。

“必”是武断,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子路问孔子道:“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必也正名乎!”[2] 这里的“必”就是没有任何商量、通融的余地。“毋必”就是不要刚愎自用,主观决断。

“固”是固执己见,难以改变。孔子曾对微生亩说:“非敢为佞也,疾固也。”[3] 意思就是,我不是要逞口舌之快,而是有些人太顽固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主观认识也应该随之而变。“毋固”就是遇事不要钻牛角尖,一成不变往往是死路一条。

“我”是自以为是,主观主义。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4] 可见,最能蒙蔽人心的就是自我,放弃自我反而会豁然开朗。“毋我”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坚持自我,不考虑任何客观因素。

上述四种毛病是学习的大敌,然而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以孔子提出“四毋”来加以戒之。在总体精神上,“四毋”要求在认知过程中一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防止主观臆断,克服固执己见。这些内容已经涉及到认识的基本规律,因此很有价值。

 


[1] 《论语·先进》。

[2] 《论语·子路》。

[3] 《论语·宪问》。

[4] 《老子》第二十二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