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事件评述》之《奡盪舟》(2015年8月8日)
(2015-08-08 16:01:35)
标签:
历史论语2015年8月8日奡盪舟〈论语〉事件评述 |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
《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奡盪舟”和“羿善射”是为了与“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进行对比而提出来的,因此两个事件的性质一样,都是威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反面典型,最终结果都是“不得其死然”。
奡,通行的说法是从后羿手中篡取政权的寒浞之子,名浇,后封于过,以善荡舟水战而闻名。《左传》载:“浞(寒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有是遂亡,失人故也。”[1] 古汉语中“奡”与“浇”通,因此有人认为,寒浞之子“浇”就是“奡盪舟”的“奡”。奡是寒浞篡因羿室所生的儿子,他擅长盪舟水战,在与斟寻氏的水战中,他身先士卒、左冲右突、来回跳盪、大获全胜。[2]《竹书纪年》载:“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屈原《天问》也说:“覆舟斟寻,何道灭之?”可见这场水战的规模不小、影响也很大。奡依仗武力征服了斟灌氏和斟寻氏等部落后,实施暴政,不德于民,逐渐失去民心,最终被少康所灭而不得善终。
南宫适把羿奡和禹稷两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尚武者“俱不得其死然”,而施行德政者则“有天下”。他以此求教于孔子,孔子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