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曾子有疾》(2015年6月1日)

(2015-06-01 17:05:51)
标签:

历史

曾子

孔子

儒学

孔门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籩豆之事,则有司存。’”

 

孔子创办私学,设帐授徒,从事教育活动长达五十多年。因为儒学主要是通过私相授受的方式传播的,门徒又有门徒,派别又有派别,所以孔子“弟子盖三千焉[1]”绝非妄言。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各个派别“取舍相反不同[2]”,儒学逐渐分化为若干个传承各有侧重的学术派别,其中由曾子而子思再到孟子的思孟学派被宋儒视为继承孔子衣钵的儒学正统。宋儒代表人物朱熹认为《礼记·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礼记·中庸》则是“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3]”,因此他把《大学》、《中庸》两篇单独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名之为《四书章句》,作为儒学经典,逐章逐句加以诠释,由此形成了一个由孔子经曾子、子思再传到孟子的儒学道统。

在思孟学派的发展过程中,曾子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十六岁便拜入孔门,年最少[4],且老寿[5],从事学术活动时间最长,身份和地位非常特殊,在孔门弟子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一,《论语》书中孔子对弟子向来都是直呼其名的,唯有曾参、闵子骞、冉有三人称“子”,且书中记录曾子的言论很多,无一处不称“子”,因此后人推断《论语》是由曾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的;其二,《礼记·檀弓》中载有曾子与孔门弟子之间的对话,曾子对他们都是直呼其名,如称子思为“伋”、子夏为“商”等,而且说话总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其三,孔子死后,子夏、子张、子游等人觉得有若与孔子相貌相似,在诸弟子中威信也比较高,因此打算推举他为孔门的领袖人物,像尊崇孔子一样尊崇他,他们强迫曾子表态,曾子却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6]。”意思就是,孔子的伟大是任何人不可比拟的,因此他明确表示反对。因为曾子反对,此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总之,曾子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虽不至于一呼百应,但至少能够左右大局。

后人认为,颜渊死后,曾子是独得孔子衣钵的正统传人,主要依据是《论语·里仁》中的一段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从这个语境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单独向曾子传授一贯之道的,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独授武学绝技,颇为神秘。曾子后来根据孔子向他传授的一贯之道,和弟子门一道把孔子的有关言论编辑整理为《论语》,他自己又作《曾子》十八篇进行诠释。《汉书·艺文志》中有“《曾子》十八篇”,注曰:“名参,孔子弟子。”《曾子》原书今已不存,部分内容保存在《大戴礼》中。此外,曾子在当时以孝著称,《论语》、《孟子》、《礼记》、《韩诗外传》等书中载有许多关于曾子谈论孝道的言论和孝敬父母的故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以为(曾子)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汉书·艺文志》中也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这种说法固然不足为信,但至少说明曾子与《孝经》的编著与传承大有关系。在其他儒学经典中,也或多或少有曾子的影子,由此可见,曾子在儒学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曾子不仅在传承儒学方面独受孔子真传,成就突出,他在政坛上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风云人物。他曾出仕于莒,“得粟三秉”,后来“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诸侯各国都为他开出优厚的待遇,但是他都回绝了,因其“重其身而轻其禄[7]”。他父母去世后,他南游到楚国,受到楚王礼聘,“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然而他却经常因思念父母,独自一人面北而泣[8]

曾子一生曾说过许多发人深省的人生警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1]?”这些话激发人们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然而直到他身患疾病卧床不起时才把人生真谛传授给弟子们——“免”。所谓“免”,就是免于刑戮与灾祸。曾子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取得怎样的学术成就或政治地位,最重要的一条首先是要保全自己的肌肤和生命,因为这些都是受之于父母的,如果不能保全,就是最大的不孝。所以他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12]。”如何才能保全肌肤和生命呢?他引用了《诗经》中的三句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这样的心态,就可以免于刑戮与灾祸、保全肌肤与生命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似乎与他所承担的传承和光大儒学的历史使命反差太大!他在病重期间,鲁国贵族孟敬子前来探望,他又向孟敬子传授了“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孟敬子是鲁国孟孙氏的十一代宗主,孔子在世时一直与孟孙氏关系密切,曾子继承了这一传统,临终留言,言辞恳切。所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可谓其毕生习礼修德的感悟,既是为人处世的警语,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箴言,诚如其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由于曾子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所以他患病期间许多人前往探视,《礼记》、《韩诗外传》等书中均有所记载。《大戴礼记》中还有一篇《曾子疾病》,其中记录了他患病期间的一些言论,虽然内容与《论语》并无关联,但至少说明“曾子有疾”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 《史记·孔子世家》。

[2] 《韩非子·显学》。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少孔子四十六岁”。

[5] 《阙里文献考》:“曾子年七十而卒。”据此推算,曾子当卒于鲁悼公三十二年(公元前435年)。

[6]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7] 《韩诗外传·卷一》。

[8] 《韩诗外传·卷七》。

[9] 《论语·学而》。

[10] 《论语·泰伯》。

[11] 《论语·泰伯》。

[12]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