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澹台灭明行不由径》(2015年5月19日)

(2015-05-19 14:54:43)
标签:

历史

澹台灭明

行不由径

子游

孔子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太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在孔门弟子中,有两个人一直不入孔子法眼:一个是经常用语言冒犯孔子的宰予;另一个是相貌不善、才情平庸的澹台灭明。后来他们两人都离开孔门,出仕为官[1],学以致用,光大孔学,取得不俗的成就。孔子到了晚年,想起这两个弟子,心有愧疚地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2]。”

澹台灭明是鲁国武城人,澹台是复姓,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3]。他的父亲与武城宰王犯关系密切,王犯是吴国人,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兴兵伐鲁,兵临武城,鲁人担心他们与吴人暗中勾结,里应外合,鲁大夫子服景伯说:“吴师来,斯(澹台灭明之父)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4]?”可见他的父亲在国家危难关头是深明大义、忠于国家的。

子游任武城宰时,澹台灭明曾在他手下做过小官,子游觉得他为人正派,做事规矩,从来不搞旁门左道、投机取巧之类的卑劣伎俩,因此对他颇为赏识,并建议孔子将他收归孔门。子游向孔子推荐澹台灭明时选取了一个最为典型的事例——“行不由径”。“径”是小路,澹台灭明平时走路只走大道,从来不抄近路、走捷径。他做人也是这样,一贯规矩本分,坦诚正直,从来不耍小聪明,占小便宜。有时他甚至有点儿迂腐,虽然他在子游手下当差,但如果不是公务,他决计不会跑到子游的房间去。

“行不由径”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却反映了澹台灭明“为人公正无私[5]”的品质。春秋时期,礼制崩坏,法制阙如,社会秩序主要是靠约定俗成的规矩来维系的。如果人人都能像澹台灭明一样严守规矩,从“行不由径”之类的小事做起,看起来个人增加了一些麻烦,多走了几步路,但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大家得到了方便;如果人人都图方便、走捷径、占便宜,那么社会就乱套了。

 



[1]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宰予“仕齐,为临淄大夫”;澹台灭明“仕鲁为大夫”。

[2]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3]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少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孔子四十九岁。”此从《史记》。

[4] 《左传·哀公八年》。

[5]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