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仪封人请见》(2015年4月19日)

(2015-04-19 10:37:53)
标签:

历史

仪封

孔子

陈国

卫国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是卫国西南边境的一个关邑,与陈国接壤。“封人”是春秋时期的封疆守官,这种官称在《左传》中多见。孔子在鲁国失去大司寇官位后去鲁适卫,此后数年一直以卫国为据点,四处周游求仕,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磨难。《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居卫月余”,不仅未见重用,反而和卫灵公夫人南子闹出绯闻,受到弟子子路等人质疑,于是他便带着弟子们离开卫国,“过曹”、“适宋”、“适郑”而“至陈”。孔子在陈国淹留三年,后因“晋楚争彊”,陈国频繁受到大国侵扰,他被迫离开陈国,又返回卫国。往来于卫国和陈国之间,途中必定经过仪邑,因此“仪封人请见”之事当发生在孔子去卫适陈或自陈返卫期间,也就是鲁定公十五年至鲁哀公二年这段时间(公元前495—493年)。

孔子虽然在鲁国失去了官职,但是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追随者也越来越多,仪封人此前必定有所耳闻,心生敬意,所以当孔子一行人途经仪邑时,他立即请求拜见。春秋时期,士人相见的礼仪是极其繁复的,《仪礼·士相见礼》中对会见双方的身份、地位、年龄、时间、地点以及会见时如何应答等等都做出明确的规范,而且会见必须有身份合适的中间人介绍,“士不中间而见,女无媒而嫁者,非君子之行也[1]”。仪封人担心孔子以不合士礼为由而拒绝会见他,于是就故意说道:“君子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言下之意,你若拒绝见我,你就不是“君子”。孔子此时身处困厄之中,已经顾不上那些繁文缛节了,他不仅会见了仪封人,而且谈得比较深入,至于谈话的具体内容则不得而知了。孔子会见仪封人,再次显示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才华和魅力,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疚成功地把自己据德依仁行道于天下的政治理想灌输给了仪封人[2]

会见结束后,仪封人出来兴奋地对孔门弟子说:“你们一个个不要推头丧气的!鲁国大司寇算什么?卫国‘粟六万’供奉又算什么?天下失道已久,亟待维新,孔子就是上天派来拯救颓世的圣人,他的使命不在于一朝一夕,也不在于一邦一国,而是像‘木铎’一样警醒世人,行道布教于天下!”所谓“木铎”,指的是以木为舌的金铎,古时振铎以警醒民众,发布号令,施政布教。《礼记》云:“宰执木铎以命于官曰:舍故而讳新[3]。”又云:“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4]。”孔安国进一步引申曰:“木铎,施政教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也[5]。”



[1] 《御揽》引《韩诗外传》。

[2] 《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 《礼记·檀弓》。

[4] 《礼记·月令》。

[5] 皇侃:《论语义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