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枚小针(2015年1月29日)

(2015-01-29 15:11:05)
标签:

佛学

小针

钢针

女儿

喇嘛

分类: 日志

 

女儿高考那年,我和她一起去了西藏,那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女儿高考结束的前一天,我去西宁去开会,于是我和她商定,等她第二天考试一结束就直飞西宁,把恼人的高考彻底抛置脑后!后来我们在西宁玩了两天,青海属于高海拔地区,西宁市区平均海拔有两千多米,周边有的地区海拔高达三、四千米,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多少高原反应,因此一个合乎情理的计划不约而同地在我和女儿头脑里形成——去西藏。

生活需要周密计算,但也不能缺少率性而为,这一点女儿像我,所以我们开始谋划说走就走的旅行。西宁会议的主办方非常给力,想方设法帮我们弄到两张西宁至拉萨的火车票。车票到手后,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商场一人买了一件厚重的冲锋衣,既挡风又防雨。然后去超市购买食品,我放手让女儿去置办,钱不用算计。不一会,女儿就挑选了一大堆食品,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半打新鲜的嫩黄瓜,说明她购买食品时不仅考虑好吃,而且还考虑有用,这就是成熟。回到宾馆后,我们商量如何向家里那位事事要做主的人通报这个心血来潮的旅行计划,我们决定改变时态,把现在进行时改成未来进行时,重点强调车票难求,一切待定。再等六、七个小时我们登上火车后,木已成舟,覆水难收,我们也就没有顾忌了。

火车沿着青藏线一路向西,越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窗外六月飘雪,雪山连绵,慵懒的牦牛、洁白的羊群、惊恐的藏羚羊、盘旋的雄鹰……真是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列车抵近拉萨,车厢里的滚动字幕显示列车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为3700米。我对女儿说,我们到达拉萨后,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就直奔机场,任意乘坐一个航班离开,因为中国任何一座城市的海拔高度都远远低于拉萨。

我们是晚上八点多钟到达拉萨的,令人恐惧的高原反应并没有发生。我们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开始在拉萨市区游览。在游览小昭寺时,恰好遇到隆重的法事活动,估计那天是佛教某位偶像的重要纪念日,周边寺庙的喇嘛都聚集到这里来了。寺庙的正厅里挤满了身着枣红色僧袍的喇嘛,人声嘈杂,空气混浊,人与人间只留了一条不足一尺的通道。正厅门外的广场上也密密匝匝地跪满了喇嘛和信徒,所有人神情虔诚,口诵佛经,他们根本就无视我们的存在。女儿见此情景,似乎有点儿犹豫了,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和我们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世界。不过我坚信一条,我们只要不亵渎神明,对佛教保持应有的敬意,这些人是不会对我们怎么样的,因为他们都是向善之人。我对女儿说不用怕,既然我们已经来了,就应该拜拜菩萨结结缘。我们鼓足勇气进入正厅,从跪拜喇嘛的人群缝隙中艰难地挪到菩萨造像面前,虔诚地合十礼拜,然后再慢慢往外挪,我紧张得大气不敢喘,女儿紧张得脸涨得通红。回忆当时的情景,短短十分钟,我感觉我们完全被一种强大的宗教气场笼罩了,仿佛置身于一个不真切的世界之中。我对于佛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长期以来我一直刻意回避研究佛教,因为我担心如果我一旦沉浸在佛教教义研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把我现有的知识体系彻底冲垮!我曾经长时间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哲学与宗教,两者是统属关系还是对等范畴?这样的问题当然是没有答案的。为了找到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我说我与佛结缘的时机未到,所以我必须勤勉修行,等待佛的召唤。

回到正厅外的广场,我们遇到几个手持锡盆的小喇嘛,锡盆的口径大约有五十公分,盆底铺了一块红布,红布上插满了亮铮铮的钢针,他们正在为信徒们发放钢针,据说这些钢针是经来自远方的一位知名高僧施过法、开过光的,上面附着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信徒们纷纷涌上前去领取钢针,佛家戒律有时比国家法律更具有约束力,虽然人多,但现场井然有序,我和女儿也顺利地领取到一枚钢针。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枚极其普通的缝衣针,但由于我们有了这番特殊的经历,因此在心里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西藏回来的第二年,女儿远赴美国留学,毕业后又留在美国工作,一晃八年过去了,许多记忆已经半尘封了。前两天女儿突然在微信上把当年在小昭寺门前领取的那枚小钢针晒了出来,并加了一小段文字说明:“收拾家翻出这个,突然觉得充满力量。8年前在小昭寺巧遇喇嘛讲经,加持过(开过光——我注)的一枚针,随我漂洋过海,颠沛流离,却从不曾离开过我。这样一个飘雪的夜晚,(有这枚钢针陪伴,)觉得好安宁!”真没有想到,女儿把当年的这枚小针一直带在身边,带到了美国,而且在飘雪的夜晚,这枚小针竟能给予她神奇的力量。人未必要有信仰,但一定不能没有敬畏!我当即给她留言道:“人的心境有时真是难以琢磨,面对巨款可以无动于衷,但面对一个很小的物件,比如一枚小针,却能让人唏嘘不已!好好保管吧,针虽小,却承载了许多一生无法解读的信息!”我和女儿都是那种对细节非常敏感的人,生活中的一点儿小事就会触动敏感的神经,然后感慨一番,在旁人看来就是无病呻吟。当然,我并非完全无病呻吟,我的留言是有所指的,希望这枚小针能够发挥神奇的力量,帮助女儿读懂我的意思。

顺便交代一下,我的那枚小针肯定妥善保管在家里的某个地方,只是一时找不到而已,也许是因为缘分未到吧。

 

一枚小针(2015年1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