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札记(五)(2014年12月22日)

(2014-12-22 17:01:00)
标签:

历史

读史

札记

分类: 日志

 

标签:人物、少姜(少齐)。

出处:《左传·昭公二年》等。

少姜(齐姜)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室之女,齐国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把她嫁给了晋平公为姬妾,这种情况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因此原本是不值得特别关注的。然而少姜嫁晋这件事情,却在无意之间牵连到许多人物和事件,就像一朵小小的浪花透露出汹涌的暗流,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番。

鲁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春,晋国的韩宣子(韩起)替代赵武为政,晋平公委派他出使齐、鲁、卫等盟国通报情况。韩宣子先到了鲁国,“观书于大史氏”,见到了《易象》、《鲁春秋》等书,他由衷地感叹道:“周礼尽在鲁矣。”这条史料很有价值,经常被史家引用,用以说明《易》、《春秋》等古代典籍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孔子与《易》、《春秋》等古代典籍的关系应该落到孔子自我陈述的“述而不作”四个字上(《论语·述而》),即整理与完善。韩宣子离开鲁国后,转道去了齐国,齐国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他受晋侯的委托,为迎娶少姜下聘礼。在齐国期间,他分别会见了当时在齐国主政的公族大夫子雅(栾灶)、子尾(高趸)以及晏婴等人,并对各人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此时齐国刚刚经历了崔杼之乱和庆封之乱,国政由公族高、栾二氏(齐惠公之孙)把持,齐景公还在韬光养晦,尚未完全听政。最后他又去了卫国,受到卫襄公的热情接待。

当年夏四月,晋国委派韩宣子之子韩须到齐国迎娶少姜,齐国则委派上大夫陈无宇(陈文子之子)护送少姜到晋国。少姜嫁到晋国,虽非伉俪,但深得晋平公的宠幸,晋平公特意另立别号为“少齐”,以示宠异。晋平公是一个傲慢无礼的国君,他自恃晋国是盟主国,经常对盟国提出许多无理要求,诸侯各国不胜其烦,抱怨不已,晋国大夫张趯私下里曾对郑国国卿子大叔说:“晋将失诸侯,诸侯求烦不获(《左传·昭公三年》)。”意思就是,晋侯蛮横霸道,苛求无度,同盟国必将离心离德,反叛晋国。齐国嫁少姜,由上大夫陈无宇亲自护送。陈无宇是齐国陈(田)氏的第五代宗主,陈氏原本是陈国公族,其先祖陈完是陈历公之子,因在国内争夺君位失利,流亡到齐国,齐桓公当时打算安排他位列国卿,但是他坚持不受,后改列上大夫之序。齐懿公在位期间,见陈完贤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占卜得辞曰:“五世而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所谓“五世”,指的就是陈无宇。但是晋平公对于这些历史渊源并不清楚,或许他根本就不认可这些事情,他认为陈无宇不是国卿,有违春秋礼制。《春秋》“五十凡”:“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左传·桓公三年》)。”当时晋国是盟主国,齐国是从属国,按照春秋礼制规定,齐国应该委派上卿护送,即便齐晋两国地位对等,齐国至少应该委派下卿护送,然而齐国只委派上大夫陈无宇送女,晋平公为此大为恼怒,认为齐国怠慢自己,竟下令将陈无宇软禁起来。其实“五十凡”中的礼制规定是针对正配夫人(伉俪)而言的,少姜为晋平公的姬妃,而且晋国迎娶少姜时的特使也是公族大夫韩须,按照礼仪对等的原则,齐国委派上大夫护送少姜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少姜亲自出面去找晋平公说情:“送从逆(迎)班,畏大国也,犹有所易,是以乱作。”然而晋平公并不买账。

自古美人多薄命,少姜嫁到晋国后,当年就病逝了,此时陈无宇仍然被羁縻在晋邑中都。晋国贤相叔向觉得少姜已经去世,如果继续羁押陈无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就劝谏晋平公道:“彼何罪?君使公族(韩须)逆之,齐使上大夫送之。犹曰不共,君求以贪。国则不共,而执其使。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且少姜有辞。”晋平公后来听从了叔向的劝谏,释放了陈无宇。

次年春,晋国为少姜举办葬礼。鉴于陈无宇因“非卿”而被羁縻的教训,郑国特意委派国卿子大叔出席葬礼。晋国大夫梁丙、张趯见到子大叔后吃惊地问道:“您老人家怎么亲自来了?这样的礼数是不是有点儿大了!”子大叔无奈地说:“我也是逼不得已啊!”接着,子大叔从晋国的文、襄之霸说起,对晋平公蛮横霸道的行为表示不满,言语之中透露出许多无奈和忧虑。通过这次接触,子大叔和张趯惺惺相惜,后来成为莫逆之交,并由此而有了“粪除敝庐[1]”的典故。

少姜虽然已经去世,但晋齐两国的同盟关系还要维系下去,于是齐景公委派晏婴出使晋国提请继室,韩宣子委派叔向负责接洽。晏婴和叔向在当时都是受人尊敬的贤达之士,双方婚约确定后,叔向宴飨晏婴,席间两人就晋国和齐国的局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共同得出了“此季世也”的判断。晏婴与叔向的谈话内容非常重要,因此为史家频繁引用。

同年,晋国国卿韩宣子亲自到齐国迎亲。齐国执政国卿子尾(高趸)为了巴结晋侯,竟然偷梁换柱,用自己的女儿替代公室之女,嫁与晋平公。当时有人提醒韩宣子说:“子尾偷梁换柱,欺瞒晋国,您怎么可以接受呢?”韩宣子却不以为然,他说:“晋齐联姻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同盟关系,至于娶谁家的女子并不重要。况且子尾现在是齐国的执政国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权势很大,与他联姻有什么不好?”可见在当时诸侯国之间的联姻中,女子只是一枚徒有形式,无足轻重的棋子而已。



[1] 《左传·昭公三年》:郑罕虎如晋,贺夫人……张趯使谓大叔曰:‘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曰:“子其将来!”今子皮实来,小人失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