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评传》之孟敬子(附阳膚)(2014年8月15日)

(2014-08-15 18:12:47)
标签:

历史

文化

三桓

孙氏

鲁国

分类: 《论语》人物评传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籩豆之事,则有司存。’”

《论语·子张》:“孟氏使阳膚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孟敬子,姬姓,孟孙氏(仲孙氏),名捷,世称仲孙捷,谥号为敬,故史称孟敬子,鲁国世卿,孟武伯之子,鲁国“三桓”孟孙氏第十一代宗主。

战国初年,鲁国“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1]”。鲁悼公在位期间,孟敬子与季孙氏的季昭子共同执掌朝政,国力凋敝,人心涣散,绝嗣已为时不远。鲁悼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在料理他的丧事时,季昭子问孟敬子道;“为国君服丧,我们应该吃什么呢?”孟敬子说:“国君去世,臣属理应喝粥,这是通行天下的礼制。不过四方诸侯都知道我们‘三桓’之家不能恪守忠君之礼,所以也没有人在意我们喝不喝粥。我可以喝粥挨饿,但觉得太虚情假意了,没有必要,所以我还是选择吃饭[2]。”服丧喝粥,确实是虚伪繁复的礼仪,没有必要拘守。但是礼仪中所蕴含的精神也没有了,君臣关系已彻底改变,这就是时代进步的代价。

孟敬子至少比孔子晚两辈,比曾子晚一辈,但是他保持了孟孙氏与孔门关系密切的传统,不仅与曾子私人关系很好,还聘请了他的弟子阳膚为孟孙氏士师(典狱之官)。阳膚为鲁南武城人,曾子的七个弟子之一。孔子曾任鲁国司寇,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积累了不少关于诉讼断狱方面的实践经验,曾子受之,阳膚再受之,孟敬子聘之,合乎情理。

孟敬子和曾子之间的对话,其实与孔子并无关系,完全是因曾子而“窜入”书中。此时曾子已经年逾古稀[3],临终留言,言辞恳切。所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可谓其毕生习礼修德的感悟,既是为人处世的警语,又是齐家治国的箴言,诚如其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 《史记·鲁周公世家》。

[2] 《礼记·檀弓》。

[3]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子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