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拟的三种催眠情境(2013年3月21日)
(2013-03-21 17:54:59)
标签:
能活情境三种睡眠质量我愿意 |
分类: 日志 |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发起这项全球性活动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关注睡眠,关爱心脏”,可见睡眠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心脏。对于那些睡眠没有任何障碍的人来说,设定这样一个日子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像我这样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人来说,却会觉得意义非凡,令人感受到些许温情和慰藉。
我是一个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人,经常听人说“头挨着枕头就睡着了”,这句话是我几十年来的奢望。大约一年前,我还可以保持一个月只需服用一、两次安眠药入睡,最近已经发展到每周需要服用一、两次安眠药了,令人焦虑的是目前我仍然没有找到什么有效的办法来改善我的睡眠,长此以往,对于心脏的损害是巨大的。每当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我经常会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把自己带进几种自拟的情景中去,慢慢地沉浸其中,越沉越深,这样有时或许会起到催眠的效果。在这里我愿意把这几种自拟的情景描绘出来,与受失眠困扰的朋友们共享。
第一种情景是夏日夜空下,我躺在花廊的石凳上,四周静谧无声,偶尔远处会有几声狗吠,近处会有几声虫鸣,凉风习习,树影婆娑,我瞪大眼睛数着满天的星星,渐渐地,眼睛困乏了,于是便不知不觉地睡去……
第二种情景是我开车在野外,远处白云飘荡,群山连绵,一望无际,近处是广阔的草原和稀疏的树林。坐在舒适的车里,视线非常开阔,一条不算宽阔的柏油路沿着起伏的山峦逶迤曲折,延伸至极远处,道路两旁几乎没有人烟,路上也几乎没有其他车辆,我随着车子轻微的波动摇晃,昏昏欲睡……
第三种情景是在寒冷的冬天,夜半更深了,某小县城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厅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灯光昏暗,一片死寂,墙角处有几个出远门打工的民工蜷缩在一起,他们面容憔悴,目光呆滞,拼命地抽着烟,低声地说着话,时而放肆地咳嗽几声。候车厅的窗户玻璃残缺不全,凛冽的寒风在窗外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并肆无忌惮地扫荡着候车厅,此时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几乎没有差距。不知为什么我也出现在候车厅里,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其实这是若干年前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情景,那年春节期间我一个人从南京骑车到苏州去玩,从苏州返回的第一天晚上十点多钟路过溧阳县城,当时街道上空无一人,旅店也不开门,我已疲惫不堪,只好到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厅里“睡”了几个小时。这是我一生中最渴望睡觉的一次经历)。我就像那几个民工一样身心疲惫地在破旧的木质长椅上躺下,我可以用来御寒的只有一件老式的棉军大衣,因此我必须努力把自己蜷缩成一团,一动不动,这样才能首位相顾,保存有限的温度。在这样的虚拟情景中,我不知不觉地裹紧身上的被子,渐渐进入梦乡……
我知道,这些虚拟的情景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得自欺欺人吗?否则怎么能够活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