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语论十六(2013年1月8日)

(2013-01-08 14:37:39)
标签:

思想

源泉

娄篇

金难买

雨来

分类: 读万卷书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语论:到了老年,孔子经常会面对眼前的景物发出感慨,有时是随口一说,有时则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有感而发,动乎情止乎理,颇能给人以启迪。事后,身边的弟子将夫子的话记录下来,却省去了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因此让后人费尽心思揣度原意而不得要领。

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其中“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孙卿即荀卿)是公认得到孔子真传的。孟子在《离娄篇》中对孔子“川上曰”进行过解读:“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的理解是道德修养乃为人之本源,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为人浮夸浅薄,就如同七八月间的沟渠,雨来则盈,雨去则涸,而注重道德修养的君子为人则如源泉不断的大江大河,波涛汹涌,奔向大海。无独有偶,荀子在《宥坐篇》中对“川上曰”也作出了独到的诠释:“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将水的许多特性与“德”、“义”、“道”、“勇”、“法”、“正”、“善化”、“志”等道德属性联系起来,得出了君子喜观大水而得以陶冶情操的结论。显然,孟子和荀子对于孔子的话都解读过度,因此不免穿凿附会。

“川上曰”,只是孔子见景生情,忽生感慨而已。“斯”显然是指“不舍昼夜”的大水,而“逝者”则是指流逝的时光。时光如流水,一是因其绵绵不断;二是因其一去不返;三则是因人而异,对于一个有所追求的人来说,时光如黄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对于一个没有追求的人来说,时光如粪土,浑浑噩噩过一生。

再多说两句,其实我更喜欢老子对于“水”的理解和表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而莫之能行也。”老子取“水”至柔至弱的特性,来阐述其“静虚无为”的思想,亦有其独到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